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最适合的是约两三好友一起出游了。我和同事五人参加了明十三陵一日游。在这两天里我们非常地开心。 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下。在十三陵之中0有代表性的就是长陵和定陵,最值得游玩的地方也是长陵、定陵和神道。 导游在游车上和我们介绍说十三陵的总体布局就像一棵大树,每个陵墓如同是树枝,大树的主干就是通向陵墓的神道。神道,是进入整个十三陵的必经之路。神道两边排列着十八对巨大的石像,这些文官和武臣的雕像,表示皇帝在死后仍是帝国的主宰。按照中国古代皇陵的陵寝制度,阴宅仿照阳宅,十三陵的地面建筑全部仿照紫禁城的皇宫建造。外围是高大的城墙,城墙内的宫殿也严格地按照一条纵向的中轴线分布。在十三陵每一个陵墓的后部,都建有一个明楼。明楼下立有皇帝的墓碑,明楼后是皇帝的坟墓。 十三陵神道的风水也是相当的好,左右各有龙山和虎山把门,两山之间的神道全长7公里多,自南向北依次建有石牌坊、大红门、长陵神功圣德碑亭、石像生、龙凤门、七孔桥等建筑。我们就在大红门前下车,走过红墙黄瓦,庄严肃穆是十三陵的正门,就正式进入十三陵景区了。 定陵是明代第十个皇帝明神宗,也就是万历皇帝朱翊钧和他的两位皇后的合葬陵墓,朱翊钧生于1573年,死于1620年。10岁即位,58岁驾崩。我们走进了定陵博物馆,一进陵门,远远就可以看见那高高的明楼,明楼是陵墓的标志性建筑,楼内树圣号碑,篆额“大明”,阳刻“神宗显皇帝之陵”。为什么明楼前面没见到祾恩殿呢?其实原来是有的,但现在只剩下几个石头墩子了,其它的都被李自成烧了。祾恩殿遗址和明楼之间有一个门,叫棂星门又叫龙凤门,听导游说,人不可以从这个门进去,因为这是皇帝死后要从这里抬进去,换句话说,这里是通向阴间的门。 地宫是陵墓的主体,位于明楼的正后部宝城下面。其实我们真有点对不住万历皇帝,他也没犯什么大错,死后坟还被挖开了。没办法,就当是代表明朝的皇帝们做点贡献吧,满足一下后人的好奇心。定陵地宫是目前十三陵中0被开发的地下宫殿。 从地面的隧道口开始,经过了长达40公尺的隧道,才通入深藏在地下7.3公尺的地宫大门。地宫是由五个石拱券结构的殿堂组成的,就是联接起来的前殿、中殿,中殿两侧的左右配殿和后殿。前殿没有任何摆设,相当于一个前厅。中殿是地宫的正殿,当中放置了宝座、五供和长明灯。左右两侧配殿没有随葬的器物,空荡荡的棺床显示这里没有被真正使用过。后殿是最重要的一进了,它是放置棺材的墓室。当中放置了朱翊钧的棺木,两侧是孝端、孝靖两个皇后的棺木。在棺床上下的朱漆箱子是用来放置随葬宝物的。 万历皇帝朱翊钧是明朝在位时间最久的一位皇帝,其漫长的帝王生涯却充满了悲剧色彩。中午一点钟,我们走出定陵,又去了昭陵,昭陵的地宫还没有打开,只能参观一下地上建筑了,定陵的地上建筑破坏的比较严重,在昭陵可以补偿一下了。出了昭陵,在当地人的劝说之下,我们去了一个叫十三陵关帝庙的地方,当地人说十三陵阴气比较重,拜一下,求个出入平安,呵呵,关老爷保佑哦! 历史悠久的明代十三陵不是一天能够被我们全部了解到的,这里有很多值得我们探寻的地方。导游说每一次来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我和同事跟随着旅游的人群们,也听到很多民间的传说。这一次来真的收获不少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