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自网络) 悠扬的美国爵士乐演奏、温馨的意大利玻璃制品小屋、精致的法国绿荫庭院……在怀柔的乡村里,一些老外们扎堆儿开办起了“洋民俗”。民俗游的中西合璧,让怀柔乡村游摆脱了吃农家饭、体验农家生活的单一模式,乡村游“土洋”共赢正在进行时。 第一个在怀柔开办“洋民俗”的是美国人萨洋。他在慕田峪村和周边先后开办了小园西餐厅、大路馆儿、小庐面和瓦厂四家民俗店,分别经营中西餐及会议和住宿。据萨洋介绍,小园西餐厅是由原来的小学校改造而成的,名字则是校园谐音。走进小园,原来教室里的黑板上写着英文菜谱,课桌变成了服务生整理台,报墙上贴满了客人留下的美术作品,客人也是络绎不绝。 受萨洋影响,美国人尚朱莉也在这里搞起经营,把法国玻璃工艺搬到村里。而毗邻慕田峪长城,来自非洲的小伙子埃里西在雁栖不夜谷长城脚下建起了非洲文化艺术馆,游客不出京郊即可品味非洲大陆艺术珍馐。 受其影响,周边镇乡民俗户也纷纷效仿改造房屋。目前,已有50多家“洋民俗”点缀怀柔山水间,仅慕田峪长城脚下就30多户。借助“小园”模式,怀柔成功“复制”外国乡村游经验,在慕田峪长城脚下建起“国际文化村”,包括慕田峪、辛营、北沟和田仙峪4村。目前,居住在这里的外国人已近百人,他们改建的30余处院落涵盖9个国家和地区的风土人情。 对此,怀柔区旅游局局长表示,怀柔民俗游彻底摆脱了传统意义上的吃农家饭、体验农家生活的窠臼,迎来了质的飞跃,成为乡村游国际化的聚集区。更重要的是,“洋民俗”与本地民俗户互通有无、互惠互利,走上了和谐共赢的发展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