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 十三陵及其明十三陵是同义词,已合并。 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这里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末了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构筑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宦官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一位宦官。 明十三陵简介 明十三陵坐落于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北京约五十公里。 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四周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山明水秀,景色宜人。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筑,分别 建在东、西、北三面的山麓上,构成了体系完备、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明代术士认为,这里是“风水”胜境,绝佳“吉壤”。所以被明朝选为营建皇陵的“万年寿域”。该陵园建于1409~1644年,距今已有300~500多年历史。陵区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比较、帝后陵寝比较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明代时,于途中的沙河镇北,建有七孔石造“朝宗桥”。在镇东,则筑有壮丽的“巩华城”。该城原为嘉靖皇帝祭陵时中途苏息的行宫,现仅存遗址。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寝的总称,依次建有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故称十三陵。景区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 明十三陵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寝建筑中保存得比较好的一处。中华人民共及其国成立后,当局为了保护这一文物古迹,从解放初期就开始进行维修,并将十三陵作为全国重点文物加以保护。1957年,北京市当局公布 十三陵为北京市0批重点古建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十三陵被公布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国务院公布 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区为全国44个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之一。1991年,十三陵被我国旅行局确定为“中国旅行胜地四十佳”之一。1992年,十三陵被北京旅行世界之最评选委员会评为“是世界上保存完备埋葬皇帝比较多的墓葬群。” 来源 十三陵是明朝十三个皇帝的陵墓。明朝历经十六帝,为什么 叫十三陵呢?这要追述一下明朝的历史。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于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钟山之阳称“明孝陵”。 第二帝朱允文(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难”(为皇帝解除危难之意)为名发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有人说出家当了及其尚,总之是着落不明(这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悬案),以是没有陵墓。第七帝朱祁钰,因其兄英宗皇帝被瓦剌所俘,在太后及其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后英宗被放回,在心腹党羽的策划下,搞了一场“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又坐了皇帝。朱祁钰被害死,一说是朱祁钰得病而死,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将其在天寿山区域内构筑的陵墓也给捣毁了。而以“王”的身份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如许,明朝十六帝有两位葬在别处,一位着落不明,其余十三位都葬在天寿山,以是称“明十三陵,建文帝终极是自焚还是从秘密隧道中逃脱,至今还是个迷。 长陵 明长陵位于天寿山主峰南麓,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文皇帝朱棣(年号永乐)及其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寝。在十三陵中建筑规模比较,营建时间最早,地面建筑也保存得最为齐备。它是十三陵中的祖陵,也是陵区内最重要的旅行景点之一。 长陵的陵宫建筑,占地约12万平方米。其平面布局呈前方后圆外形。其前面的方形部分,由前后相连的三进院落形成。0进院落,前设陵门一座。其制为单檐歇山顶的宫门式建筑,面阔显五间,檐下额枋、飞子、檐椽及单昂三踩式斗拱均系琉璃构件;其下辟有三个红券门。陵门之前建有月台,左右建有随墙式角门(已拆除并封塞)。院内,明朝时建有神厨(居左)、神库(居右)各五间,神厨之前建有碑亭一座。神厨、神库均毁于清代中期,碑亭则保存至今。 第二进院落,前面设殿门一座,名为祾恩门。据《太常续考》等文献记载,天寿山诸陵陵殿名为“祾恩殿”,殿门名之为“祾恩门”,始于嘉靖十七年(1538年),是世宗朱厚熜亲易佳名。其中,“祾”字取“祭而受福”之意,“恩”字取“罔极之恩”意,长陵棱恩门,为单檐歇山顶形制,面阔五间(通阔31.44米),进深二间(通深14.37米),正脊顶部距地面高14.57米。檐下斗拱为单翘重昂七踩式,其平身科斗拱耍头的后尾作斜起的杆状,与宋清做法皆不雷同。室内明间、次间各设板门一道,稍间封以墙体。其中明间板门之上安有华带式榜额,书“祾恩门”三金字。“稜”字系后世修葺时误写。门下承以旱白玉栏杆围绕 的须弥座式台基。其栏杆形制,为龙凤雕饰的望柱,及其宝瓶、三幅云式的栏板。台基四角及各栏杆望柱之下,各设有排水用的石雕螭首(龙头)。台基前后则各设有三出踏跺式台阶。其中路台阶间的御路石上雕刻的浅浮雕图案十分精美:下面是海水江牙云腾浪涌,海水中宝山矗立,两匹海马跃出水面凌波奔驰;上面是两条矫健的巨龙在云海中升降飞腾,追逐火珠,呈现出一派波澜壮阔的雄伟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