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道出来,开车沿路继续北上。路不算宽,但路况很好,没堵车,很快就到了长陵。 长陵位于天寿山主峰前,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1360-1424)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建筑规模相当宏伟,而且它也是十三陵中0地面建筑保存完好的陵墓。其实地面可看的主要建筑只有陵门、陵恩门、陵恩殿、明楼。后面埋着朱棣的宝城就是一个直径300多米的大土堆,有铁栅栏围着,是不能参观的。宝城上面长满了苍松翠柏,树龄两三百年的都是小的,因为这里的古树有好多是挂红牌的(红牌的表示树龄在300年以上)。据说以前来此祭拜的人,必种一颗树,所以这的树才如此之多。土堆下面就是长陵的地宫了,至今没有打开。 下面是长陵的陵门,坐北朝南。走进陵门,右手边,也就是东面有一个碑亭。这个碑亭不是朱棣建的,是后来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建成的,木构架,亭内矗立着一块大石碑,造型别致,碑首有一盘龙,头弹出碑外;碑趺是一个龙头龟体遍身鳞甲的神兽。本来上面是无字的,可能是想让后人评说吧。后来清朝顺治、乾隆、嘉庆等皇帝在上面给写了点东西,意思是好好保护大明陵墓。就这点来说清朝的皇帝还做了点好事,如果当时就挖坟掘墓,我们现在就啥都看不到了。 穿过陵门,再往北走,前面就是祾恩门了。过了陵恩门,东西两侧各有一座神帛炉,正前方就是气势宏伟的祾恩殿。祾恩殿是长陵的主殿,其建筑风格与故宫太和殿一致,梁、柱、檩全部使用整材金丝楠木,其中立柱的胸径都在1米以上,是世间罕见的奇材佳木。 走进大殿,正中是明成祖朱棣的高大铜像,这是朱棣老年时的形象,端坐在宝座上,神态严肃。朱棣的胡子特美,有点像关公。大殿内还展出了部分定陵的出土文物,沿着大殿墙壁摆放好多展柜。有金器、银器、瓷器、玉器等,游人可以一饱眼福,看看明朝皇帝用的东西。 从祾恩殿后门出来,继续向北,就是棂星门,接下来是五供,再往后就是高大的明楼了。看看明楼吧,明楼前面的就叫五供。明楼额匾上书有“长陵”二字,很是醒目。十三陵里每个陵都有明楼,而且大都保存完好,这跟它们都是砖石结构比较坚固有关。明楼后面就是宝城了(大土堆),黄土之下就是埋葬帝后的地下玄宫。走到这就是尽头了,后面就是天寿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