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乐宣传热线:
红螺寺始建于东晋,扩建于盛唐,原名 “ 大明寺 ” ,明正统年间易名 “ 护国资福禅寺 ” ,因红螺仙女的美妙的传说,俗称 “ 红螺寺 ” 。
红螺寺始建于东晋穆帝永和(公元 345-356 )年。当时中国北方正处十六国时期后赵的统治时期。晋怀帝永嘉四年(公元 310 ),西域高僧佛图澄东来中国传教,受到后赵皇帝石勒、石虎叔侄的优礼,遂在后赵国境内弘法授徒,广建寺塔。他是经国家正式批准在中国授徒(中国人出家为僧)的第一人,后赵石虎建武末年(东晋永和四年,公元 348 年),卒于邺宫寺。据《高僧传》记载,佛图澄在后赵弘法 30 余年,先后建寺达 893 所,红螺寺即其中之一。
红螺寺为十方常住寺,是我国北方比较大的佛教丛林,千年来一直是佛教圣地,寺院内历届主持多有皇家命派,高僧频出,佛法超凡。金代有著名的佛觉禅师,元代有云山禅师,清代际醒(梦东)大师主持红螺寺,创建红螺净土道场,佛教更为兴盛。光绪年间,印光僧人来红螺寺修学净土法门,后去普陀创建净土道场,所以世有 " 南有普陀,北有红螺 " 之说。
历史上的古寺拥有 300 多倾耕地,号称 “ 一天吃一顷地 ” ,在怀柔县境内和北京其它区县内有数处下院。康熙帝于公元 1694 年驾临红螺寺。历史记载,红螺寺曾数次扩建重修,名扬海内外,香火旺盛。
本页关键词:红螺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