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乐宣传热线:
仙桃市位于湖北省中部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有“鄂中宝地、江汉明珠”之称。全
市面积2538平方公里,地跨东经112°55'—113°49'、北纬30°04'—30°32',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气候温和,具有南北兼优的气候特点。
陈友谅故居,沔古城八角楼,司马桥,狄梁公问政处,沔城清真寺,沔城孔圣庙,诸葛亮读书台,沧浪馆(屈原流放遇渔父处),甘露禅寺(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赵朴初题写寺名),沔阳八景(始见于明《嘉靖沔阳志》),东沼红莲西墟古柏三趣波光(二湿波光),五峰山色,沧浪渔唱,丙穴钓鲰,柳口樵歌,荆楼玩月。
新石器时代遗址
1974年冬,在沙湖镇隔当湖刘家大坟开挖电排河时,在距地表5米深处,出土原始人使用过的石器、陶器及红烧土、鹿角等,共采集文物标本20多件。1984年冬,张沟镇越舟湖渔场开挖鱼池时,出土石斧、石锛、石凿、砺石、石网坠、穿孔石铲等石器150多件,还有陶罐、陶纺轮、红烧土等,共采集文物标本300多件。两处遗址中均出土含谷壳的红烧土和石网坠,足见在5000年前,原始人就有种植水稻和捕鱼的生产活动,为“长江流域也是人类文化发祥地”提供了论据。
沔阳古城遗址
位于市治西南30公里的沔城回族镇。该地从西魏起先后16次设郡(府、路、州)治所,历时853年。城池屡建屡毁。明初建沔阳蟹形州城,周长3800多米。清代重修。民国27年(1938年)被日军飞机炸毁。沔阳古城遗址上文化丰富,地面尚存明清石刻、孔子石雕像、陈友谅故居以及数座古庙;地下有隋唐至明清的铜器、陶瓷器等。新修复州城,北靠新型民族工业园,东临红郝垸田园风光;南连沔阳州休闲农庄,西接七里垸千顷生态莲荷风景观赏区。城墙全长350米,城高6米,城垣绵亘南北,呼应东西,巍峨壮观;城楼拔地数十米,雕梁画栋,亮脊飞檐。内有面向全国各地和台湾同胞征集的古现代诗词楹联歌赋及著名的“沔阳八景”油画等,尽收江汉脉气,独揽荆楚风流。
曹场古墓群
位于排湖西岸、通海口镇曹场农场。1984年被发现,范围约3平方公里。墓葬外表仅见一座大型封土堆,其余多在距地表0.7米左右,墓室全属东汉砖制,砖上有线条纹,出土有网纹罐、神兽镜、五铢钱、陶器等随葬品。经省博物馆有关专家鉴定,该墓群为汉代古墓群。
陈友谅故居
位于沔城回族镇东南。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系沔阳渔民之子,称帝于采石矶,与朱元璋战于鄱阳湖,中箭而亡。沔阳州指挥使沈友仁于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将其故居改为玄妙观,抗战时期被日本飞机炸毁。1984年群众集资重建,占地4000平方米,建筑四殿三亭,内立陈友谅石刻像,珍藏陈友谅故物——二百公斤的铁釜,有明清石刻碑十余件。
郑场渔泛峰
位于仙桃市西北角,北临汉水的渔泛峰,以她特有的古典气息,宁静地穿行在岁月的隧道之中。在平原的阳光之中,我们依稀从她斑斓的皮影、古老的银杏、明清板房、猪油锅盔等众多繁复的人文景观中,领略她曾经的繁华和顽强的存在。2010年10月18日,湖北省电影家协会举行授牌仪式,命名郑场渔泛峰为“湖北省影视创作拍摄基地”。这是仙桃继沙湖湿地公园、沔城之后的第三个“省影视创作拍摄基地”。
排湖
距市治仙桃20公里,原有水面110平方公里,素称百里排湖,为仙桃境内比较大的淡水湖泊,历尽沧桑,现有水面13.5平方公里。盛夏时节,湖光潋滟,风清荷香,水珠映日,晶莹闪光,若荡舟湖中,采莲摘菱,执竿垂钓,乐趣无穷,是避暑、游览的好地方。排湖南岸的谢家湾,是元末农民赵义领袖陈友谅的祖籍,遗有陈友谅的丰富传说及举义遗址,如擂鼓台、洗马池、系马桩等。相传附近曾是楚王游猎栖息的五乐台,曾出土青铜予、铭文戈、铜箭镞等战国文物多件。排湖西、北岸有三大汉代古墓群。
沙湖
沙湖省级湿地公园于2007年8月获省林业局批准建立,是典型的内陆湖泊湿地,经专家多方面考察论证,现确认园区内有2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0多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80多种省级保护动物,9种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具有典型的湿地景观和显著的生物多样性特征,是内陆地区理想的候鸟繁殖区,尤其是园区内野生芦苇林能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拟建立的沙湖湿地公园总面积5万多亩,本着“生态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的原则,将在公园内建设黄金水道、观鸟台、木桥栈道、水上饭庄、农家垂钓、湿地探险等相关景点。沙湖省级湿地公园交通状况良好,即有宜黄高速省级公路仙汉公路,又有仙汉省道,还有东荆河入长江的水路,水陆交通极为便利。距仙桃城区42公里,离武汉市80公里。
本页关键词:仙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