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北京往承德,乘车抵达京冀交界处,仰头是连绵高大的群山,山巅之上就是望不到首尾的长城的金山岭段,出长城往北,一直在山区公路上运动,其轨迹是从燕山山脉到大兴安岭长长的隆起地带,在地形图上显示为翠绿的雄壮山脉。在大致北纬41度—42度之间,是华北平原及其内蒙古高原交接处,地势陡然升高,平均海拔1486米,构成坝体一样的地理形态及其阶梯状草甸式草原,故名坝上。坝上由西到东,大体从张家口以北100公里处,到承德以北100公里的地带,归属河北的围场县、丰宁县及其张北县,和内蒙古克什克腾旗等地域,统称坝上地区,总面积20多万平方公里。坝上草原是坝上地区精华所在,面积为360平方公里,属于内蒙古草原。 观一斑知全豹,考察坝上可知各地草原的某些共性。坝上草原为典型的干旱型草原,当地人叫草滩,也有人归之为稀树草原。草甸草原是草原中最好的一类,野草野花遍地,像绿底绣花的绒毯,起伏铺展,伸向目光的尽头,与蓝天白云相接。草甸与针叶林或落叶阔叶林相伴,构成生物多样性,成为牲畜及其禽鸟的家园。新疆那拉提空中草原也为草甸式。 坝上、围场有一定的重合。木兰围场主要指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自治县中心区,与内蒙古草原接壤,曾经水草丰美、禽兽繁衍。木兰围场是满、汉语混称。木兰的满语意指“哨鹿”(诱杀鹿类猎物),围场是狩猎的地方。辽帝曾辟“千里松林”为狩猎之地。公元1681年,康熙帝在此建立方圆1万平方公里、含72围的大型皇家猎场。此后140年间,共举办“木兰秋狝”105次。但到同治2年开围放垦,原始山林遭毁,到光绪32年(1906年)围场尽数招垦,坝上原始森林不复存在。 坝上及围场地区经历了由“游牧区”(1862年以前),向“半牧半农区”(1862~1949年),再向“半农半牧区”(1949年至今)的转变。相应地,其生态系统也经过了由原生状态的自然生态系统,向半人工生态系统及其人工生态系统的转变。解放后,国家在此兴建大型牧场及其林场,植树育草,恢复生态,逐一变沙进人退的“黄色生态”,为林海草原的“绿色生态”,成为京津冀生态屏障,远近游客憧憬之地。站在坝上天地衔接的原野边塞,令人遐思,往事悠悠,能够想象沃野万里、风涌松涛的既往,能够想象从成吉思汗到康熙再到抗日勇士驰骋疆场的壮烈,能够感触千万垦民抗沙植树、再建绿原的壮举,正由于江山多娇,才会有英雄折腰。 亲近御道口、塞罕坝风景区 御道口牧场森林风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森林、草原、丘陵、湖泊、河流、沼泽纵横交织,动植物非常是山野珍品种类繁多。因为堵车,我们从承德到这里行车超过8个小时,星夜才到御道口,只能在这里过夜,也有了行程中在草原牧场住宿的体验。 草原昼夜温差大。白天阳光灼人,夜晚清冷安定。住处不设空调,没什么蚊虫,温湿度适合。次日清晨,喜鹊等鸟儿的叫声,唤醒了我的草原之梦。开窗望去,碧空如盖,白云若纱,一切沐浴在温煦的晨阳之下。原上绿草及其开小白花的马铃薯等作物间相生长。我们所处的地方,草原风格已不甚显然,作为农业、林业与畜牧业交汇地带,融合了满蒙汉等民族的生产方法,只是专家担心并诟病过多农田会侵蚀草原、森林的生态。以沟边灌木为起点,田园野地随缓坡地形,如轻波往前推送,直到隆起波峰的远山,其间柳树、桦树、榆树等树木,像绿海中航船的桅及其帆。近处,度假村边一排向日葵(后来我们一再看以成片的黄色葵田),昂起圆脸庞,嫩黄的叶子、橘红的花蕊反射着晨晖,附近是红、紫、白、黄的高挑草花,为大地镶镀了几道彩色底边。侧面,地平线上,白色成行的发电风车,宛如一根根擎天柱,在阵风中,不急不忙地转动着叶片。初醒的景区依旧静谧,有人在小路上健身慢跑,有人信步抓拍景物。一个马背上的青年赶着马群从我身边经过。两位正在拍照的女子见到我,让我给她们拍了个合影。 御道口牧场、塞罕坝公园及其红松洼地理上相邻相通,现在统一成立围场旅游公司,实行一票制,方便了游客,也增加了效益。过去同为围场的塞罕坝(蒙语,意为漂亮的高岭),是北方比较大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总面积140万亩,其中森林面积106万亩,草原景观20万亩。人工林76万亩,由落叶松﹑樟子松及其云杉等组成;天然次生林30万亩,由白桦﹑山杨﹑柞树﹑枫树,和白榆、小红柳、沙杞柳、柠条等灌木组成。 行走七星湖、野鸭湖 塞罕坝的七星湖是上天投放到草原上的一串明珠。七个大小水泡子由小河串接、沟通,好似北斗七星(前晚夜行,有人在车上指认低空如勺的北斗七星,引得同人扭头观望评说。现在城市大气纯净度不够,加之夜晚灯光璀璨,已很难看到满天繁星了)。七星湖像七面明镜,映照着青天、绿草及其游人,湖水一色湛蓝。打着花伞、穿着冷艳的女生鱼贯走过,倩影滑过水面,奏出华彩的动感乐律。湖水、河流、沼泽相连,汲取阳光及其水养的青草长而密,一派生机,边缘是白桦树、落叶松等林地。游人行走于七星湖之间,得借助四通八达的木栈道、木拱桥,若有兴致,能够小心跳上有所间接的小浮桥,晃晃悠悠地度过沼泽;乏了,能够在路边的木椅上休憩,坐拥草花的亲近,感受湿风的抚摸。 看到一些游人头戴粉红的花冠,在景区小店也看到两只小白猫在这些粉红花枝中玩耍,原来这是坝上特产——干枝梅。干枝梅类似梅花,花期四季,在花的初期呈现紫色及其粉红色,随着成熟变成白色,有花无叶,鲜花及其干花一样鲜丽,被人誉为“不枯的鲜花”,为草原稀有之花,由于我们走过的草原,都不曾看到一株。 内蒙的乌兰布统,有一处湖面,虽不大,却由于有野鸭而小有名气。果不其然,我们到时,一群野鸭受惊划过水面,往湖中游去。这时,天上的白云已成团状,它们映在湖中的景象,不同于上午在七星湖看到的线、片状云。草原的云,上午多为放射、条片状,到中午及其下午,变形为棉絮状,像一只只小船浮游于空中。太阳照耀水面,在野鸭划过的涟漪上,泛起道道、层层金光。湖中有一些稀疏低矮的绿色蒿草,还有零星的黄色水藻。对面一群绵羊在贴岸饮水。除了我们一行数人,没有什么来客。四面山峦围绕,平滑的坡地上,是如茵的地草及其如簇的绿树。多彩、清静而光线丰富的湖区山景,真是摄影取景的佳境。钟情于天然美景,大家轮流骑上牧民提供的骏马,立在水边拍照。 探秘乌兰布统草原 乌兰布统,蒙语为红色坛形山(景区当中名叫乌兰布统的山体通红,与附近青山不同)之意,是红山军马地方在地,过界河邻河北塞罕坝,在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最南端,也曾是围场一部分,因康熙指挥清军大战噶尔丹著称于世。都说这里起到迷人的欧陆草原风光(异国情调总能调动人们的好奇心)。因为四季不同的风光、植被及其色彩,被誉为摄影之乡、天然画廊、露天影棚。我们行进中,看到一部数字电影在此取景外拍。 虽然我们遵循的是常规旅游路线图,有的时候为了更好地观景,还是协商着作些调整。在这里我们合伙租用越野车,绕行土路,探幽草原纵深(一路上让人眼睛发亮的景点,在请司机停车后,大家都走下来,亲近草地及其牧群,相对静态地欣赏、拍照,弥补了疾速驶过、走马观花的不足)。风光往往在人迹罕至之处,独辟蹊径才有别样的感悟。实践证实,花2、3个小时,行走地理喜好者、摄影喜好者及驴友偏好的草原,多了一份震撼、收获,少了一份遗憾、失落。 自然的才是真美。眼前就是德德玛、腾格尔及其凤凰传奇所咏唱的诗画美景:蓝天低垂,云淡风轻,芳草萋萋,原野如莽。这里是草原与山林的交汇分布之处,既有广袤的平野,又有隆起的山陵;既有绵延不绝的草丛,又有散落或成林的树木。茂盛的绿草甸子,草种千差万别(贴近牧草的后果,是鞋袜上会附着许多带刺的草种,你得费一番劲将它们扯下),野花各色各样,亮星般点缀、混杂于草丛之中,看得人目不暇接,这才体会到什么叫美不胜收。野鸭湖附近,一处七彩草甸让人一时振奋,它像画家大笔挥洒多种油彩染出的图锦。虽然时间紧,我们还是请司机停下来,走近观看、拍照。走一会,色彩又有变化,再让车停住,几个摄友索性就在车上赶拍几张。 草原中草花有名无名的数不清。光是野花,就有蓝的发亮的鸽子兰、瑞雪铺地似的走鸟芹、红火苗一样的山锦花,还有精致玲珑的荷包花、黄色的金莲花。它们镶嵌在漫无边际的柔草绿毡之上,使无声、固定的花草有了闪动的音节、跳跃的灵性。司机打消了我们的疑问,说这些花草都是天然的。 围网爱护的蓄草区外,有水草充足的牧场,放养的牛、羊群,为草原增加了生气,这就是想象中草原放牧的景象。司机兼导游告诉我们,草原的牛、羊放牧于生态草场,需长满一年才可以食用,所以品质优良。有好几处牛、羊群在运动,各自有其活动范围,牧人吆喝着挥鞭驱逐(在相对小些的牧场,牛羊大都原地吃草喝水,有的吃饱了,也会随地躺卧)。雨水冲刷后,草木、畜群干净光洁。牛群以黄色为主,也有白、黑及其夹花等各种皮色,在动静交替中,画面就有了差异、变换。绵羊群则是纯洁的白色,好比天上的云团,草丰羊肥。想起一句对美的俗称:羊大为美。附近马匹大都供游客花钱骑玩。牧民们见到游客及其车辆靠近,立刻扬鞭策马奔跑过来。草原紫外线的力道强劲,男牧民面庞被晒成古铜色,女的则围着厚厚的面巾,只露出双眼区域。我们互相看看,只要不打伞的,脸上、手臂上已印上红日的烙印(这次出行一路艳阳,几天下来男同胞脸上、手上基本上都由红变褐)。 森林及其草原两种景色相互补充、辉映。半坡、山顶,是簇簇、层层绿树扎堆的领地,分布着白桦、落叶松、云杉、柞树、榆树、枫树等。有的覆盖了整面山坡,有的三五结集(三颗树、五颗松,加上附近美景,有的时候构成非常的画面,所以北方这种地名很多),有的独处一隅。这里就像印象派笔下的风光画,像新疆与俄罗斯接壤地界的禾木村、喀拉斯风光,也有人讲能够比美欧洲、澳洲草原。到了深秋,霜染草地,山杨、枫树等染红,又是一个季节的辉煌写真。我们看到的白桦林居多。能够想象,桦树经秋,千山万壑之中,由绿变黄的叶子构成一顶顶华盖,树杆就成为银色的伞柄。白桦是高纬度高海拔北方的特有树种。草原土层浅,适当野草生长,通常树种难以扎根,而白桦、山杨等不但耐旱耐寒且根系发达,才适者生存。坝上所见白桦往往从一个根系分长出二至四、五根主干,不很高大反倒多姿。桦林绿叶白杆,浓装玉肌。密密层层的枝叶间漏下斑点碎光,与林外投射的耀眼日光,构成巧妙的反差。 罕见的阿斯哈图石林 阿斯哈图石林座落于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阿斯哈图是蒙语,意为“险峻的岩石”。这里丘陵地形地貌特征显然,平缓起伏的山顶,发育了大批冰石林,实为举世罕见。冰川石林发育类型众多,主要是由冰盖冰川的创蚀、掘蚀及其冰川融化时融水冲蚀而成,很像一册册大书搭建而成,横向节理纹路清楚。 从远近不同方位看,会有不同视觉效果;在不同光线照射下,也会给人不同联想。它们有的像石柱、石笋,有的似石塔、石墙,有的像人物,有的像动物,如姐妹石、秀女望月、桃园结义、等。“鲲鹏展翅”体量巨大,游人在留影时都不由自主地摹仿“大鸟”之首,平伸手臂,与其合影。大自然鬼斧神工,方才造出这么奇景。 这里石林虽总量不像云南的石林遍地分布,但是相对集中,别有风格。它们多出现于高山峰巅或斜坡,有周边山地白桦相衬,高山草地做伴,既有北方的气势,又有南方的清秀。蓝天白云罩在石林之上,阳光大方地倾射着金色的光线,勾勒及其衬托出石林刚毅的雄姿。 阿斯哈图石林是国家4A级景区、世界地质公园,已开放的三个区之间,都有摆渡车迎送,环境洁净优雅。来到这里,站在山巅、石林旁,一览众山,吸新鲜空气,看亿年之变,会放下一切烦恼,尽享大自然造化。 生态多样化爱护区——达里诺尔湖 达里诺尔湖汉译“象大海一样宽阔漂亮的湖”,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大内陆湖,也享有中国第三大天鹅湖的美誉,座落于贡格尔草原西南部,距离克什克腾旗政府所在地经棚镇90公里。它处于高原地形,分布着被风化的玄武岩或花岗岩,湖边孤山为火山遗址,因形态非圆锥型,取名砧子山。湖的东南角地势下沉,曼陀山斜横而出如屏。达湖面积238平方公里,比较大深度 13米,容积16亿立方米,为高原内陆封闭式低浓度盐水湖。 1997年,达里诺尔成为综合性国家级自然爱护区,并与加拿大等国合作,以爱护珍稀鸟类及其赖以生存的湖泊、湿地、沙地、草原及林地等多样的生态系统为主,是中国北方比较大的候鸟迁徙通道,也是东北亚最重要的候鸟集散地之一。因其地势高,光照好,水面广阔,荒无人烟,湖域有岛屿,是鸟类栖息繁衍的非常好地方,称为“百鸟乐园”。这儿有鸟类134种,其中国家1级爱护动物有丹顶鹤、白鹳、黑鹳、大鸨及其玉带海雕等5种;国家2级爱护动物有大天鹅、小天鹅、灰鹤、白鹤等18种。湖内只产鲤鱼、华子鱼。 与前面看过的地方不同,湖区视野所及,开阔辽远,一直可见远山及山头众多风力发电杆。因为爱护区禁牧,植被丰厚,与其他牧场相比,品种不同,长势非常好,草又高又密又厚,在强烈阳光下,绿色基调上,区别泛着红色、金光及其银辉,很有看头。 顶着烈日,走近湖边,踩在湿润的岸基上,能听到鞋子与含盐沙土磨擦的沙沙声,岸边有许多小块黑色火山石。晴空万里,云层好像也多起来,湖面有许多藻类,无边的水面倒映着蓝天白云。无数水鸟栖息于岸边,或立在露出水面的草丛、小岛上,或浮游于湖中,有的在岸边寻食,有的升空自由翱翔,好一幅生机勃勃的生物多样性画面,置身此景,怎不深知生态的意义及其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