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朝,在中国的历史长河里有着自己很浓重的一笔。无论是开国皇帝朱元璋还是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他们老朱家的十几位天子都给世人留下了不少的故事。而其中最能给世人一震撼力的要数一十三位皇帝的陵墓了。当然,懂点历史的人都知道明朝皇帝是十六位。而之所以现在是十三陵,我们通过下面一小段资料简单作一了解:“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于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钟山之阳称‘明孝陵’。 第二帝朱允炆(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难’(为皇帝解除危难之意)为名发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有人说出家当了和尚,总之是下落不明(这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悬案),所以没有陵墓。第七帝朱祁钰,因其兄英宗皇帝被瓦剌所俘,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后英宗被放回,在心腹党羽的策划下,搞了一场‘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又做了皇帝。朱祁钰被害死,一说是朱祁钰得病而死,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将其在天寿山区域内修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而以‘王’的身份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这样,明朝十六帝有两位葬在别处,一位下落不明,其余十三位都葬在天寿山,所以称“明十三陵”,建文帝最终是自焚还是从秘密隧道中逃走,至今还是个谜。 我们中国的帝王好像从秦始皇一直到清末的小皇帝都特别热衷于为自己建造死后的住处。劳师动众的,苦了百姓,也毁了自己的江山稳固。然而他们还是一如既往的大兴土木来建造自己心里所想象的死后乐园。明十三陵就是在这样的心理驱动下,明朝的一代代天子们努力构建的自己的梦中花园。其或是恢弘庞大,或是玲珑充实,或是色彩华丽,或是素雅静淡。不过,这所有的一切人为构造都在历史的风尘里慢慢褪尽了原有的一切美好。随着岁月这把锋利的刻刀在石雕苍木上的篆刻临帖,十三陵愈发显得浓重苍茫。 十三个帝后陵,几十人轮回中。可这时间的轮回圈当真就能如人所愿吗?这可能只是一个美好的故事吧,青山巍巍,苍木抱月。此时,围着十三陵的群山默不作声,仿佛一位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哲人隐士。它只笑对苍穹,静观世态更移。其实这样也好,这样不禁成全了十三位帝王,也成全了帝王身后的那一群孤独女人的身影。苍山悠悠,神路漫漫,只是山的尽头是无尽的天,路的尽头是有限的陵。一个是自然的造化,一个是人造的奇观。两者交相辉映,更成全了今天生活的幸福的人们! 所谓前辈栽树育苗,后人乘凉破坏。或许再过百年,十三陵将会有它的另一种风貌,另一种价值吧!不过无论怎样风云聚散,我只愿它都能以它自己独有的风采存在于世间。不是为了怀念,而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