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红色旅行逐渐火起来,每年来井冈山旅行的人更多了。到2010年,红色旅行每年为井冈山带来了超过400万名游客及其30亿元的收入。现在每年到菖蒲古村的游客有六七万人。 2009年春节前夕,胡锦涛总书记来到井冈山同革命老区人民共度春节,期间就来到了吴建中家,及其他们一家人拉家常,炒栗子,磨豆腐。之后,总书记在他家磨豆腐的大幅照片就挂在了吴建中的“农家乐”餐馆的墙外,这也吸引了很多游客来到他家。 来井冈山的游客多了,去他家吃饭的也多了。 现在他家的餐馆已是两栋二层小楼,摆了十几张桌子,每餐能够接待一百多位客人,不过遇到高峰,吴建中还需要在屋外搭起桌子才可以对付得过来。 游客多起来,吴建中慢慢开始忙不过来了。从2008年开始,他需要要雇人来维持餐馆的运转,这让他想起了两个在外打工的儿子。经过他的劝说,在福建厦门打工的大儿子及其在外跑运输的二儿子区别在前年及其去年回到了菖蒲古村,来家里的餐馆帮忙。 谈起离开大城市回到老家,吴建中的大儿子现在感觉父亲的决定是对的,他说:“以前我在外面打工,每日工作还要租房子,一年下来实际上赚不到几个钱,有的时候春节还买不到回家的火车票。不像现在,一家人在共同其乐融融感觉很好。” 现在吴建中的全家人都在操持餐馆的生意。大儿子回来后为家里添置了一台电脑用来记账,让家里的生意变得更规范了,二儿子及其媳妇开起了农家乐的分店,把生意又开回了厦坪镇。 七月的井冈山有些燥热。下午四点多,座落于井冈山脚下的厦坪镇菖蒲古村里,村民吴建中正在歇息,他的儿子女儿则围坐在楼下一边嗑瓜子一边聊天,屋外的墙上“胡锦涛总书记到我家过年”照片分外显眼。 这片刻的宁静对吴建中一家人来说十分珍贵,由于他们晓得,这时正是井冈山的旅行旺季,再过个把小时,他家的农家乐餐馆就将坐满客人,而他们也将开始忙碌。 “今年是建党90周年,来井冈山的人非常多,我家的餐馆每日都能接待小两百人。”吴建中说,算起来这样火爆的“农家乐热”是从五年前开始的,时间并不长。 吴建中生活的菖蒲古村并不大,只有112户,460位村民。之前由于周围群山环抱,交通不便,村里的家家户户只能能靠种水稻为生,大部分年轻人则远赴上海、厦门等地打工,只剩下了一些老有妇女,一村人从年头忙到年尾人均收入只有2000多元。 2006年底井冈山建成了新火车站,并修成了连接井冈山火车站及其老城区茨坪镇的高速公路,道路正好从菖蒲古村旁通过,由于当年井冈山革命博物院及众多革命旧址都在茨坪镇,所以这条路就成了每个来到井冈山游客的必经之路。 那时正在厦坪镇开餐馆的吴建中敏锐地意识到道路修通后会有许多游客路过菖蒲古村,他感觉把餐馆开回村里将会是个不错的挑选。于是他就在村头的大樟树下开起了0家“农家乐”餐馆。 当时,餐馆的规模很小。“刚开始的时候餐馆只有四张桌子,每日也就来几十个游客,”吴建中说。 生意好了,吴建中一家的收入也多了。他说:“去年餐馆的营业额有80万元。”当被问到今年的上半年收入有多少时,吴建中笑了笑说:“反正肯定比去年好。” 看到老吴家的生意越来越好,菖蒲古村中很多人也开始效仿吴建中,现在村中已经有了16家这样的“农家乐”餐馆,不过吴建中并不担心这样的竞争会影响他的生意。 “游客会挑选去哪家吃饭,只要你做得好就行了,并且村里的人都富起来也是好事。”吴建中说。2010年菖蒲古村农民的年均人收入已经超过了6000元。并且还有村民搞起了葡萄种植业,让来到这里的游客吃饭歇息之余还能采摘葡萄。增加了旅行项目,村民的收入也随之水涨船高。 谈及对未来的想法,吴建中很有信心,“我相信过了今年,会有更多人了解井冈山,以后来我家的人也会更多,生意会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