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张自强告诉记者,前几个周末,他带着朋友驾车从仲宫大桥到西营镇,本想在途中找个“农家乐”好好品尝一下农家风味,但他发觉路边的饭店都是“劈柴炖鸡”、“松娥炖鸡”、“火头锅炖鸡”、“炖鸡一绝”等等,粗略一数,五百米以内摆了十多家“农家乐”炖鸡牌子,一时节张 先生摸不着北。“难道到南部山区吃顿饭,就是吃一只炖鸡?” 有这样感受的居民不止张先生,“农家乐”的同质化不但仅表现在特色菜名上,从餐饮方面讲,所有的“农家乐”餐馆的菜单几乎也都一样,吃顿饭介绍的特色菜几乎全是炖鸡,甚至餐馆的布局及其服务都高度雷同,栽上几棵果树、一张小桌、几个板凳、再加一个园子就撑起了一个“农家乐”。 干了多年“农家乐”的鹿传保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鹿传保称,现在南部山区的“农家乐”大都是附近村民开的,只是看到别人开店赚钱,他们就简单摹仿,使得当地“农家乐”同质化程度高,没有自我的特色。假如这些小店都想生存,就需要开发一些自我独特的菜品或者娱乐活动,这样才可以培养回头客。“我现在正着手开发新菜品。” 南部山区“农家乐”只强调了餐饮,忘记了“农家乐”的本质。居民郝军强称,去“农家乐”玩也是千篇一律,基本上是打牌、钓鱼、采摘等项目,对于那些既不打牌又不钓鱼的游客,来这里恐怕只剩下吃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