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里店村又被称为维吾尔村,村民中90%是维吾尔族,是昌吉回族自治州0以维吾尔族村民为主体的村子,今年村子里新开办了一家农家乐。 敞开的两扇铁门上,一边画着一个跳舞的维吾尔族小伙及其姑娘,服饰浓艳、笑容甜美,舞姿充满了动感。左边整面院墙上画着十二木卡姆的演奏场景,还没进大院,浓郁的维吾尔民族风情就扑面而来。 穿过呼图壁县二十里店镇镇政府门前的公路,不远处有一个挂着苹果休闲园招牌的大院。镇上的干部告诉记者,这是该镇二十里店村今年开办的一家“农家乐”。 正是午饭时间,葡萄藤蔓环绕的高大凉棚下摆放着八张桌子,只有三张空着;四间大房里,也是间间客满。记者落座没一会儿,烤肉、抓饭、大盘鸡、烤包子……陆续摆满了长桌,那色泽、滋味都是没的说。 这里的主人是名叫热西旦·尼亚孜的维吾尔族姑娘。因下午另有安排,记者只好将采访约到了晚上。 夜幕四合的晚上10时多,记者出县城向东走了10多公里,又来到这家“农家乐”。 大门上的灯箱招牌在夜色中更加醒目了,放置在草地上的一盏射灯照在院墙的木卡姆画上,使这里的夜晚依旧不失绚烂。屋里有两桌客人在吃饭,女主人的哥哥依拉木·尼亚孜出来招呼记者,他说:“都是从县城来的客人。夏季的时候,这会儿正热闹。到了节假日,还有从乌鲁木齐、昌吉等地来的客人呢。” 坐在屋里炕头的矮凳上,记者及其依拉木聊了起来。他告诉记者,自我在二十里店镇国土资源所工作,这家“农家乐”是他三个妹妹合开的。这里原是他表哥存放收购羊皮的仓库,表哥转行搞养殖场后,这里一直空着。今年镇上鼓舞维吾尔村村民们搞“农家乐”,他的三个妹妹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投了5万元粉刷房屋、购置物品,五月二十八日开张。刚开始每日有一两千元收入,现在高时能上万,少时也有四五千元。 “饭菜做得好,实在;镇上支持。”依拉木这样总结生意红火的因素。他告诉记者:“大门及其四周院墙上的绘画都是镇上花钱请人画的,屋顶民族图案的彩钢饰边也是镇上出钱搞的。” 问起三个妹妹的收入,依拉木也不讳言。他说任何人一个月能够分到五六千元。他告诉记者,以前大妹妹下岗了、小妹妹没工作,他家里有啥好吃的,总要把几个妹妹叫到共同来吃。现在吃鱼、吃肉不是什么难事了,他们兄妹几个在共同的时候,谈的都是怎么把生意做得更好、挣更多的钱。 临近子夜时分,那两桌客人要走了,记者发觉他们都是汉族。依拉木说,这里的客人90%以上都是汉族,所以我们的饭菜也是各种风味的,只要客人喜欢吃,我们都能够做,现在正准备增加鸭子、鹅等菜品呢。 在沉沉夜色中坐车驶向县城,“农家乐”那片灯火渐渐远去了,而记者相信,未来这里的夜晚会更加漂亮。 走出苹果休闲园时,副镇长阿里木告诉记者,这样的“农家乐”在这个村还有三四家。镇上正在打造旅游生态乡镇,这里将建起特色餐饮一条街,将维吾尔村建成二十里店维吾尔民俗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