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广村是石梁镇的一个自然村,只有22户、70多人。2007年之前,该村在3个自然村中最贫困,是石梁镇出了名的穷村。深居高山的村民,交通不便,只能以农为主,靠山吃饭。一些青年劳力,外出打工赚钱;一些老人,则到石梁景区边靠卖茶叶蛋之类赚点“外快”。可这些“外快”很有限,一年刚够全家人吃用。 50岁的汪传楼,在方广村当了20年的村支书。今年,他辞了职,因身体受过伤,吃不消。 方广村脱贫,靠的是农家乐;村民情愿户户开农家乐,80%以上功劳在汪传楼。 早在2000年,汪传楼就冒出了在村里开办“吃住一体”农家乐的想法。 灵感来自于一个电视片。四川某景区边一个村庄,农家乐生意红火。他想,方广村地处石梁景区腹地,每年游客接连不断,办农家乐,生意应当不错。 可是,想法一提出,马上遭到村民反对。“想法不错,哪来的客源。” 2002年,汪传楼率先尝试,把自家装修一新,准备了4个客房,8个床位。 一开始,生意冷清。通过宣传,旅游旺季期间,有客人了,差不多每日客满。 2004年,汪传楼再动员村民搞农家乐,村民还是反对。 2005年,汪传楼带着13户村民去农家乐搞得不错的安吉参观。回来后,有两三户动了心。汪传楼趁热打铁,与隔壁两兄弟合股开了步云居山庄等,规模扩大到50多张床位,其中他家25张。 2006年,天台县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农家乐产业,县里、镇里对汪传楼的工作都予以了肯定及其支持。同年,政府出钱,并带着方广村8户女当家去临安、安吉等地参观。从此,方广村村民陆续办起了农家乐。 办农家乐,村容村貌需要大改观。资金,向政府要一点,自我筹一点。村里先后投入100多万元,花了3年时间对方广村进行村貌大“整容”。露天粪坑废除了,山间道路硬化了,环境得到了美化。 也在2006年,生意上门了。上海老人团在一个月时间里,来了3批。0批四五十人,第二批80多人,第三批100多人。全村100多床铺全住满,住不下时,不得不加床。 曾经担心没有客源的村民,这回心里踏实了。 2007年底,方广村被评为省级农家乐特色村。 九月十八日上午,记者前往方广村探营。 沿盘山公路,行至石梁景区上端。进入海拔700米高度的天台县石梁镇方广村区域,只见农家屋顶,一块块广告牌极为醒目——观瀑山庄、石桥山庄、石梁圣水山庄…… 与周边山庄相比,步云居最“出挑”。门前长方形空地,可停三四辆轿车。白色墙体,栗色门板。院子及楼道,地钢砖;室内,复合地板。看起来很新,0感觉,整洁。 此刻,步云居山庄门前,20多位客人结完账,与“庄主”汪传楼道别。 “欢迎下次再来!”汪传楼送他们到路口。 这群客人来自上海,是退了休的老年游客。一星期前的中秋节,另一群上海“驴友”,也在汪传楼家住了两宿。 每年的五月至十月,这样的客人,汪传楼是接待了一茬又一茬。 人们兴许好奇,这白云深处人家,靠什么吸引沪杭等大城市客人驻足? 记者随汪传楼全面参观了一番。一楼餐厅:餐桌上铺着一次性桌布;靠背椅,有木制也有竹制的。二、三楼客房:每间20来平方米,洁白的床铺,两张或三张,电视、空调、卫生设施一应俱全。总体感觉,还是“整洁”。 “夏季,石梁的天气温度比山下低6—7℃,空气非常好,是天然氧吧。方广村离石梁景区只有二三百米,客人住这里,去景区旅游很方便。暑天住在方广村不感觉热,客人通常不开空调,晚上山风大,还需要盖被子呢。”汪传楼说道。 “除了这些,方广村还有什么吸引人的?”记者问。 “比起各种宾馆,这里价格实惠,每人一天连吃带住80元;吃的,都是村民们自我种的蔬菜,自我养的禽畜,绿色环保。大家住在共同,互相走动,还有家的感觉。” “在方广村,这样的山庄有15家。”石梁镇人员推荐,“石梁镇农家乐共有50多家,通常只提供吃的,只有方广村,管吃又管住。” “生意最忙的是7、8两个月。天气越热,来我们村入住的客人越多。上海、宁波、杭州、江苏的,都有。”汪传楼对记者说,“很多客人,非常是老人,远离自我的家,特意跑到这里,吃住在农家,一呆就是10天半月,最长的住了两个月。宁波有位70多岁退休干部,姓朱,去年、今年夏季,他都来我家避暑,一住就是两个月。期间,他的儿子从宁波过来看他几次。八月底,进入秋凉天,他才离开。” 台州本地人,来方广村农家住宿的也很多。温岭、黄岩、椒江、路桥等地一些游客,来天台山游玩,时常挑选小住方广村,两三天至一星期不等。 这些客人,大多一群一群地来,有的时候一下过来上百人,方广村各“山庄”很快客满。 要想生意保持红火,顾客中意最要紧。汪传楼深怕村民对待客人不必心,每次大团游客进村入住,汪传楼都要每个“山庄”一户户走过去,征求顾客意见。有一次,有顾客建议配个卡拉OK设施,大家能够娱乐一下。汪传楼二话没说,第二天就去城里买了音响设备等。从此,客人常常聚在共同,在步云居山庄院子里进行“麦霸”赛。 农家乐改变了方广村村民命运。现在,方广村每户年收入,少的三四万元,多的10余万元,已经成为石梁镇的首富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