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家乐”为主体的休闲农业近几年呈强劲发展态势。去年,全省启动实施了“3521”乡村旅游创建工程,即从2010年至2012年,在全省创建30个旅游强县、50个特色旅游名镇、200个特色旅游名村、10000个星级“农家乐”及其家庭旅馆。全省休闲农业总收入今年估计可达60亿元,比5年前翻一番多。 十月三日这一天,我的“农家乐”为300多名游客提供了中餐及其晚餐,当天就净赚1万6千元。整个国庆黄金周期间进账近8万元。 “还是老倌有眼光!”老婆的话,夸得我心里甜。 崀山丹霞景色天下闻名。我的“农家乐”就在崀山紫霞峒景区附近,从风景区北大门进来约1公里左右,属于崀山镇崀笏村,是我租赁的房子。我自我的家在县城郊区的金石镇柳山村。 地坪里,四合院里,屋前的竹棚里,黑压压的,所有都是就餐的游客。人声嘈杂得几乎要将屋顶掀掉。 近些年以来,崀山游越来越热火。相当多乡亲在附近开起了饭店,以本地的土菜款待游客,一个个都“发”了。惹得我也眼红。想把家里仅有的1万多元存款拿出来,办一个“农家乐”。 但这一想法遭到了我老婆的反对。她因此及其我大吵一架,一气之下跑回了娘家。莫怪!当时,全家老少就靠我开中巴车维持生计。起早贪黑,一年到头也就挣个二三万元。 搭帮党的政策好,旅游旺来农家乐兴。因为有县旅游局提供的7000多元乡村旅游开发扶持资金,我终于在2002年于当今的这块“风水宝地”上办起了“农家乐”,请人取了一个名字叫“静庐”。 这一“宝”真押中了。 “农家乐”接待的客人,每日从起初的一两桌到后来的10来桌。去年崀山申报为世界自然遗产以后,“农家乐”生意更火了。“农家乐”3年前就被县旅游局评为1星级,去年又被省乡村旅游协会评为2星级,这可是日前本县“农家乐”获得的最高星级了。有了这块“金字招牌”,“农家乐”接待的游客翻了一倍,平均每日在200人上下。 原先的7间房子已容纳不下。我先是在屋前搭起了3间竹棚,去年又在屋后建起了8间平房,及其原来的老屋围成了一个露天的大四合院,使整个接待场地达500多平方米,一次能摆下30桌。 不是自吹,我的“农家乐”如今名气大了,在网上随意搜索一下“崀山静庐”就能够找得到。到“农家乐”里吃过饭的不但有来自北京、上海、广东等10多个省市的客人,还有俄罗斯、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外国人。 去年九月二十四日,世界自然遗产爱护联盟官员新西兰的保罗·丁沃先生一行,来到我的“农家乐”做客。我以锅灰猪肝、血浆鸭、手撕狗肉等8个“当家菜”款待。保罗·丁沃先生品尝这些美食后,跷起大拇指连声说“ok!ok!”,还主动及其我们两口子合影留念。 这个“农家乐”让我一家人翻了身。实不相瞒,去年,我家的毛收入达50万元。 赚了钱,我就把老家原来的两层楼进行了翻修,更换了新式门窗,还砌起了欧式围墙,又花了13万多元进行了室内装修。今年初,我又花了18万多元,买了一辆“帕萨特”小汽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