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农家乐不但能够休闲养生,还能够观看到许多根雕奇石、名家书画……仅仅凭着这个卖点,几个月下来,邓永良所办的奎莲文化大院就成为了当地的一张旅游名片,游客接待量大增。 接着,邓永良又联合邻近的两家农家乐,合作成立了北碚区首家股份制农家乐葵莲乡村,依旧大打“文化牌”,除展示根雕、奇石、书画等文化产品外,还组建起高水平的民乐队及其舞蹈队,每日分三个时段在大院表演。 因为打出了“文化牌”,让游客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享受到了郊外度假的更大乐趣,葵莲乡村彻底摆脱了靠天吃旅游饭的魔咒,游客络绎不绝,再无旅游淡旺季之分。 “去年我们三个农家乐加在共同,一个月的营业额也不过15万元,整合之后,一下就翻了个翻,超过了30万元。”邓永良说。 据了解,在区文化部门的支持下,如今邓永良的另一张“文化牌”又快要出手———利用自我藏品丰富的优势,参与到澄江镇运河村抗战遗址美龄堂的打造中,准备将其哺育成北碚新兴的文化旅游景点。 “正是有了文化搭台,我才可以唱好这出经济大戏,下一步我还要继续环绕文化做文章,推动文化经济大发展。”昨天上午,北碚区澄江镇北泉村奎莲山庄文化大院掌门人邓永良,向笔者透露了自我的下一步发展规划。 邓永良是土生土长的北泉村人,喜好收藏的他拥有3万多件奇石、根雕、字画等藏品。看到本村所处的缙云山旅游火爆,邓永良也办起了农家乐挣钱。 怎么样让自我的农家乐更有卖点,邓永良打起了在农家乐展示自我藏品的主意。这一想法,与区里出台的政策恰好不谋而合———今年三月,北碚区出台政策,支持民营资本参与公益文化建设,决定把文化大院引入风景名胜区,同农家乐有机结合,走一条文化旅游融合的可连续发展之路,最后构成以“文化大餐”带动经济发展的格局。 邓永良的农家乐,就此成为北碚区的首个文化大院,区里为其免费配置了3000册图书、10台电脑、两套文体器材等设备设施。与此同时,邓永良也先后投入近300万元,建起了500平米的文化大院,修建了奇石根艺展厅、红歌演唱厅等,拥有了露天篮球场、健身场、定期免费放映的电影惠民广场等“豪华”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