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让义乌村庄溪流清澈,绿树成荫,“农家乐”更是方兴未艾。据不全部统计,日前,全市“农家乐”经营点已有100家左右。但是,其经营形式以餐饮为主,少数经营点结合了垂钓戏水、水果采摘等项目,但总体上项目单一,档次不高。并且,在很多“农家乐”经营点内,菜肴的原用料采购自蔬菜批发市场,并非原汁原味的农家菜。这就失去了享受“农家乐”的本意。 近期,义乌市农办等部门展开了“义乌市农家乐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方法的研究与制订,以推动全市“农家乐”向规模化、品牌化、旅游化、休闲化、娱乐化等方面“转身”,丰富农家乐的内涵。眼下,相关方面已经初步拟定了规划方法。这标志着义乌市“农家乐”转型升级的号角已经吹响。 专家认为,“农家乐”是一种依托漂亮的自然或田园风光,让现代城里人获得一种回归自然、放松身心、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法。显然,“吃得乐”已不可以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农家乐”转型升级之路并不平整,需要政府制订相关政策,进行扶持,哺育壮大休闲观光农业经营主体,打造休闲观光农业品牌。 苏溪镇一位正在开发“农家乐”的投资者坦言,“农家乐”的经营地,主要在自然风光优美的乡郊野外,这些地方的道路、供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往往比较落后,要改善这些条件,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是“农家乐”的经营回报期比较长,光靠经营户投资,短缺动力,非常需要政府制订政策予以扶持。还有,“农家乐”的发展还需要创新思路,突破用地制约等“框框”。 据记者了解,为推进“农家乐”转型升级,除了制订规划外,市农办正在调查研究,拟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及其规范“农家乐”项目扶持资金治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进以休闲、观光、餐饮、体验等内容为主的“农家乐”向经营集约化、治理规范化、产品特色化、收益多元化、市场国际化及其建设生态化发展。 人们读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无不为其描绘的田园之美景深深吸引。它及其范成大吟咏的“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句共同,体现了“农家乐”的两种意境:独一无二的乡村美景及其悠然自得的劳作体验。 市农办负责人说:“过去‘农家乐’的发展都是自发性的,现在已到了推动转型与提高发展的时候了。我们将通过规划,通过政策,鼓舞社会资金投入,增添‘农家乐’的内涵,拓展‘农家乐’的外延,推动‘农家乐’走出低小散的现状,扶持一批经营点上规模、上档次、上品牌。” 义乌都市农业的发展,也为“农家乐”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机遇。根据我市都市农业发展构想,义乌将踊跃开发新型农业功效,增进农业向经济型、生态型、观光休闲型等多元化方向发展,其中重点是打造上溪“十里桃花坞”、赤岸“欢乐田园”、廿三里“七彩华溪”、大陈“万亩竹海”、后宅“四季果园”等休闲观光农业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