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吴女士每月都要驾车去长生镇两次,采摘她租的一分地(约合66平方米)里的蔬菜。“豌豆尖、黄瓜、豇豆都是请人代种,吃这些菜我们比较放心。”吴女士说。张小珊告诉记者,他们公司开展“代种”业务已经两年了。客户每年缴纳1500元,可获得一分地。种植的蔬菜瓜果成熟时,他们会发短信通知客户采收。“平常来说,客户会在上午带上家人、朋友过来,中午在这里吃了饭再走。”张小珊说,“代种”业务为他们的农家乐业务带来了意外的收获。 针对“代种”业务,重庆工商大学专家、玺尚瑞资讯公司高级顾问姜维认为,日前我市农家乐处于业务“低潮期”,是由于多数农家乐仅有餐饮及其简单的娱乐功效,难以满足都市人求新、求变的消费需求。“代种”业务则给单调的农家乐注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但受时间及其距离的限制,业务开展的时间一长,部分客户会对“代种”失去兴趣。姜维表明,最好是让都市人到乡村去扮演“农场主”的角色,让其参与规划、经营及其决策。种什么、怎么种,都由顾客说了算,农业公司为客户提供的服务,包括负责种植、销售、建议等。而餐饮、住宿等农家乐项目,则是“农场”的配套 “你地里的豌豆尖、火葱、红苕已经成熟,欢迎过来采摘。”在南岸长生镇一家农业公司工作的张小珊,每到周末都要向客户群发这条短信。由于她所在的公司新开拓了一项为客户代种蔬菜瓜果的业务,作物成熟时,她负责通知客户采摘。昨天,张小姗告诉记者,靠着“代种”业务,公司农家乐业务的月收入至少增加了1.6万元。 “以前周末或节假日旺季,每日有70~80人来这里吃饭,开展‘代种’业务后,周末平均每日接待120人左右。”该公司负责农家乐业务的肖尧表明,按照人均消费50元计算,每个周末增加收入4000元,一个月增加1.6万元。 那“代种”业务本身能赚多少钱呢?该业务负责人徐伟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一个农家乐老板要承包10亩地做“代种”,支出包括每年1700元左右的地租、人工5.4万元/年(以3个工人、人均工资1500元/月计算)、3万元的化肥、1000元的种子;收入则为15万元(以10亩地、一分地1500元代种费计算)。算下来,“代种”业务每年会有6.33万元利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