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目前在锡北镇斗山一家“农家乐”餐馆看到,餐饮污水首先排到一个2米多见方的三格式厌氧池,池内安装着以竹子为用料制成的水处理生物填料,污水经过厌氧池后,再流入多介质土壤层滤池,经其中的微生物及其它辅助用料的处理,已全部去除了水中的污染物,浑浊的水体被彻底净化。据推荐,这套系统日均处理五六吨餐饮污水,且造价不到5000元。特别可喜的是,这样的餐饮污水处理系统因为制作工艺简单,不但使用寿命能够达到30年以上,并且运动中通常不必专业维护,所以易于推广。锡山区相关负责人表明,今后,全区新建“农家乐”除有条件接管外,将普遍 采纳此项新技术,使全部“农家乐”污水管理率达到100%。 油腻漂浮、异味扑鼻的餐饮污水,经过门外厌氧池流至人工湿地过滤后,变得清澈透明。最近,锡山区羊尖镇丽安村的3家“农家乐”业主,看到餐饮污水经过高新技术改造后发生的神奇变化,有说不出的高兴。长期困扰“农家乐”发展的餐饮污水处理难题,经过锡山区相关部门与东南大学等高校的一起攻关,终于迎刃而解。日前,全区80多家主要“农家乐”餐馆中,已有三分之二 采纳这项造价低廉、工艺简单的生态处理新技术。 锡山区的“农家乐”大多零星分散,以往处理餐饮污水采纳接管或外运等方法,成本较高,加上处理污水可用地面积小、用水量较大、油脂含量高,一直成为当地水处理的难题。此前,虽然一些“农家乐”已建成人工湿地进行污水处理,但往往需要人工采集浮油后再将污水排至湿地,既耗时费力,效果又并不理想。近些年以来随着“农家乐”发展加快,这种问题更显明显。 怎么样做到既让农家乐又不使环保忧?区相关部门特意托付东南大学、扬州大学等高校进行科技攻关。去年,东南大学率先 采纳微动力处理+KOT (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出一种崭新的餐饮污水处理方法———多介质土壤层过滤技术,并在当地5家“农家乐”进行试点,效果很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