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力打造“乡村休闲度假胜地”的过程中,临安市政府部门还统一铺设了排污管道,全部“农家乐”的生活污水接入管道,纳入污水池后集中进行处理,爱护了生态环境。 如今在白沙村,游客不但能够充分领会优美宁静的生态山水环境,体验夏日的自然清凉,享受生态山间农居住宿及其生态物产餐饮,还能亲身实践采茶叶、挖竹笋、磨豆腐、包粽子、打草鞋、杀年猪等农俗活动,顺便去景区逛一逛。“去年还有300多人在这边过年呢”,盛旭军说。 “观光旅游正在淡化弱化,而乡村休闲旅游的概念则得到了强化。”临安市风景旅游局副局长章晓静告诉记者,以前是景区带动农家乐,现在则是农家乐拉着景区跑。景区成了乡村旅游的背景,相当多人并不进景区游玩,在农家乐待上一两个月,休闲避暑,体验农村生活。 现在,白云深处的白沙村,已然成了都市人心目中无比艳羡的“品质生活之村”。 在十里长谷蜿蜒的临安市白沙村,有一个被称为“江南小九寨”的太湖源风景区。景区内绝壁夹峙,野猴成群,生态与四川九寨沟十分相似。可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却告诉我们,如今游客并不是冲着这风景区而来,而是奔白沙村的农家乐而来。 昨天上午,杭州都市经济圈联合采访团来到了临安市白沙村。道路两旁,一排排挂着农家乐牌子的三层建筑吸引了记者们的注意。据临安市风景旅游局农家乐治理办公室主任盛旭军推荐,白沙村400户农户中有130余家经营农家乐,全村1160人有75%从事三产旅游服务业,该村农家乐营业额每年有1500万元左右。 “每年夏季,4000多张床位都不够住,一个月包吃住只要1500元,相当多客人会在这儿住上两个月。”这座被称为“杭州最美的村庄”的小村落,吸引了一拨拨的都市人,在山水间寻觅放松。 夏银娣家经营着一座三层楼的山水宾馆,270多平方的房子里有57张床位,每到夏天常常爆满。讲起当今的生活,她即将眉开眼笑起来,说她儿子媳妇都有轿车,一年纯利润能有20多万元,前年全家去了北京、南京、无锡、苏州旅游,去年去了厦门,如今还在计划着去三峡及其台湾省。 不过,对夏银娣来说,在2004年以前,这一切都无法想像。 白沙村曾走过一段“砍木头卖山头”的道路。上世纪80年代,在分山到户后,村民以伐木烧炭为主要收入来源,不过经济效益却并不好,对生态破坏也大。在夏银娣的记忆中,1988年的大水曾把路边的木屋都冲垮了。 痛定思痛的白沙人在科技人员的指导下,终于决定封山育林,走上了一条“卖生态”的生态旅游之路。如今,白沙村的森林覆盖率在96%以上,酷热的夏天,这里的天气温度低出城市里六七摄氏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