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六月七日,记者驱车去往关东车村,一路上都是新铺的柏油路,路两边绿树成荫,庄稼地里的嫩苗已经有10公分了。 克什克腾旗旅游局副局长赵爽在进村的路上对记者推荐,关东车村以前穷得出名,上个世纪90年代,克什克腾旗年财政收入为4000多万元,但工资支出就要6000多万元,政府工作人员的工资都发不出来,更不要说修路了,这些路都是在2000年后陆续修起来了。十一五期间,克什克腾旗累计投资10亿多元,加强旅游景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基本实现了科学规划、联片开发、市场互通、客源互济、优势互补、利益共赢的目标。经过几年的发展建设,全旗基本构成了以草原森林风光、蒙古族风情、历史文化、地质奇观为主体的多样化生态旅游产品体系,已建成以达里湖为中心的草原风情旅游、以热水塘为中心的温泉康乐疗养度假旅游、以乌兰布统古战场为中心的草原生态旅游、以青山岩臼园区为中心的古地质遗迹及其历史文化旅游、以经棚为中心的西拉沐沦旅游五大旅游区域。旅游公路网络化格局基本建成,修筑连接十大景区的旅游公路800多公里。交通好了,来旅游的人多了,也为关东车村等偏远山村的村民办农家乐、牧家乐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进关东车村,记者看到,几十户新建的砖瓦房映入眼帘,而几户没有拆掉的土坯房显得很不协调。关东车村村委会主任对记者说,这些没有拆掉的土坏房就是关东车村当年的真实写照,不过这些土坏房即将也要拆了,政府给村民补贴,让他们搬到新建的房子里去。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些年以来,克什克腾旗旗委、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富民效果及其对相关产业的拉动效果,充分发挥克什克腾旗“世界地质公园”、“中国旅游强县”的品牌效应,大力推进克什克腾旗农家乐健康有序发展。克什克腾旗总人口25万人,其中农牧业人口为21.19万人,2010年该旗农牧业总收入达11.82亿元,旅游业年总收入达8.5亿元,农家乐旅游总收入1.6亿元。到2010年底,全旗共有农家乐、牧家乐、林家乐、渔家乐旅游点178个,年接待旅客80万人次以上,从业人数达3100人,其中农牧民从业人数2800人,占旅游业从业人数的90%以上。2011年,克什克腾旗又规划了4个乡村旅游示范区:小红山子农家乐、关东车村农家乐、蛤蟆坝村林家乐、巴彦查干苏木石林服务区牧家乐,共新建设农、牧家乐110户。克什克腾旗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正在走上一条依托“世界地质公园”旅游优势,构成包括民俗体验、餐饮娱乐、生态农牧业观光、蒙古族游牧文化等于一体的休闲农林牧旅游之路,为农牧业发展、农牧民增收找到了一条新路。 郝立庭在该村当了22年的村主任,去年当上了该村的村支书。郝立庭对记者说,2011年,该村处在克什克腾旗世界地质公园核心区,克什克腾旗里投资325万元给村民新盖了房子,并让村民搞农家乐项目。郝立庭说,当年关东车村因为处在山沟里,从旗里到关东车村根本没有路,还有土地全是旱地,只能靠天吃饭。因为没有经济来源,村民们就开始养山羊卖羊绒,而养山羊又使土地沙化,粮食产量就更低了,许多村民不得不出外打工谋生。 因为关东车村离青山景区仅几公里远,2006年景区开始修路,并通水通电,用的工人全是关东车村村民,一些村民就陆续返乡,每年村里从景区赚取的劳务费就达200多万元,景区修建3年,村民赚取了600多万元。景区建好后,4户有经营头脑的村民在村边建起了农家乐,每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去年克什克腾旗号召全村搞农家乐项目,村里外出打工的农民就都回来了。 路修好了,每年到了旅游旺季,青山景区都会吸引大批游客,有组团的,也有自驾游的。在关东车村,记者发觉,公路两边种了香瓜、玉米。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再有一个月,游客就来了,每年关东车村的路边经济就是一笔了不起的收入。去年,关东车村的西瓜一个就卖20元,以前没人要的山核桃一斤也卖到了20元。记者在几户村民办的农家乐饭店里看到,饭店里餐桌虽然不多,但是干净整洁,厨房里也都是现代化的设备。 村支书郝立庭对记者说,如今的关东车村村民能够说是干劲十足。春天种完地,村民就到景区当服务员或当保安,有的村民自办农家乐,而放假的学生则在路边摆起了小摊,关东车村村民年纯收入由过去的不足1000元已经升至6100元。现在,村民们也调整了养殖习惯,由过去的放养,改成当今的圈养,由于村民都明白了,爱护环境就是为自我制造财富。村里还建起了200亩采摘园,并成立了旅游业协会,对村里65户农家乐实行统一治理,统一卫生条件、统一价格,幸免恶意竞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