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鄱阳湖渔业资源逐年降低,该县3万多渔民靠水吃水的日子开始变得难以为继。但鄱阳湖生态经济旅游的开发为村民找到了发家致富的新路子。“湿地公园建设以后,每年来车门村旅游的人更多了。”范东才告诉江西师大传播学院“三下乡”调研队员。七月四日,江西师大传播学院“三下乡”调研队伍深入鄱阳县白沙洲乡,对鄱阳湖生态经济转变方法进行实地考察。据悉,2009年,鄱阳县政府与车门村村民签订了《鄱阳湖白沙洲湿地科学园项目合同书》,征用了白沙洲400亩土地建设湿地公园,与鄱阳湖冬天观鸟的天然优势合二为一,为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现在55岁的范东才1982年从部队退伍后,回到家乡就加入到村民打鱼的行列中去。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开展,打了二十多年鱼的范东才开始琢磨发家致富的新路子。通过与乡镇干部的沟通及其对政策的深刻解读,范东才联络了自我的6个兄弟姐妹在2008年开始在村内经营农家乐。“乡里一直鼓舞我们这么做,也带给我们许多支持。” 2011年三月,范东才经营的农家乐重新开张,在村口建立了3层的新酒楼,拥有18间包厢及其客房。而且在该年获得了鄱阳县“农家乐示范店”,获得县政府10000元的补助,全县仅有两家。“现在经营的还不错,希望有一天能在县城里开一家分店。”范东才充满希望地说。 江西师大传播学院“三下乡”调研队员们了解到,该地近些年以来引导他们“洗脚上岸”转产转业,在鄱阳县12个滨湖乡镇,及其范东才一样依托发展乡村旅游业,走上了致富路的湖区村民更多了,日前像他这样成功“登陆”的渔民有近2万人。 座落于鄱阳湖东面白沙洲乡的车门村,是一个有300多年历史的传统渔村,这里的村民世世代代以打鱼为生。每年的十一月,大量的候鸟南下来到这里栖息,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到车门村观鸟。每年的冬天也是村民范东才生意最红火的时候,三层的农家乐酒店的18间客房常常宾朋爆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