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些年以来,宜州市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东风,以景区建设大会战为契机,踊跃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发展以采农果、吃农饭、住农家、做农活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乐”,不但让当地农民“坐在家里也有钱赚”,还让前来游玩的游客看着青山绿水进食,枕着鸟语花香入眠,放松了身心。 据不全部统计,2011年,宜州从事“农家乐”旅游经营户68家(其中,三星农家旅馆2家),农村直接从业旅游服务人员760多人,“农家乐”餐饮接待游客23万人次,旅游收入2400万元。“五一”期间,部分“农家乐”经营点一天营业额就高达2万元。 得益于新农村建设的辐射带动,宜州市刘三姐乡马山塘屯覃永良投资兴建的“农家乐”餐馆生意火暴,日平均接待游客数百人,年营业额超百万元,成为好州“农家乐”典范,并获评“广西三星级农家乐”。 新农村建设助推“农家乐”快速发展。近些年以来,宜州市先后创建了壮古佬、安定、横山等3个农业旅游示范点,稳步推进马山塘、小龙、合寨、罗村等10多个新农村示范点建设项目,村中道路、饭店等旅游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为发展“农家乐”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同时,制订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安排2000多万元旅游发展基金,引导群众发展“农家乐”。今年,仅小龙村就新增投资300万元,建成4家“农家乐”景点。日前,宜州已构成以小龙村、马山塘、六妹村等以农业资源为依托的“农家乐”景区。该市还加强规范乡村旅游点经营,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起到宜州特色的“农家乐”旅游格局初步构成。 乡土特色令宜州“农家乐”美名远播。近些年以来,宜州在发展“农家乐”旅游的同时,注重弘扬传承带有壮家色彩的风味小吃,想方设法明显刘三姐故乡原汁风味小吃、乡土风情等内涵,并把其作为让游客流连忘返的一大法宝。“宜州牛肉条”、“宜州香粽”、“下枧河烤鱼”、“宜州凉菜”、“德胜脆皮狗”、“北牙血肠”、“祥贝土鸡”等特色食品已名声在外。六月十五日,广东湛江的赵女士在宜州壮古佬景区第一次吃到了五色糯米饭、糯米糍粑、血肠等特色农家食品。“想不到三姐故乡竟然有这么美味的食物。”,她不禁感慨连连。 唱好花果烧烤四季歌。宜州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怀远镇的西瓜、香瓜、草莓、杨梅,庆远镇的葡萄、哈密瓜,福龙乡的百香果,下枧、祥贝的河鱼等,为好州“农家乐”注入丰富元素。宜州市顺势而为,立足“春天赏花、夏秋瓜果、冬天烧烤”特色,大大推动了该市“农家乐”产业蓬勃发展。“让儿童充分感受大自然美景的同时,还能体会到农事的艰辛,农家乐是对儿童进行潜移默化教育的好方法。”每到瓜果成熟季节,宜州市人民医院的王医生都会带上儿子亲自到果园体验生活,感受“农家乐”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