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走进60岁马万林老人的家,他跟老伴正在看电视。见记者来到,他热情领着记者参观他的新居,楼下是客厅、厨房,楼上是铺有光亮地板砖的卧室、卫生局、洗澡间。“以前我们祖祖辈辈都住在后面大山的半山腰上,水电不通,去一趟镇上的集市单程就得六七个小时,住的是简陋的木房子,由于用料搬不上去啊。老伴在家种点红薯、玉米,我主要在外出打工,一年挣不到一万块钱,穷啊!2010年,政府在这里给我们划好了地,补助了3万元让我们自建房子,墙面、窗户、水电都是政府建的,你看我们当今的房子多好。及其以前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马老笑着说。 镇干部杨海告诉记者,村容村貌的变化得益于扶贫项目的实施。中元村2005年开始实施异地扶贫搬迁,2010年新居建设完 成,海拔800米以上的328位村民集中安置到中元村新市民点。 在中元村周围,记者看到的是1445亩翠绿的桑园。中元村蚕农徐家友告诉记者,桑叶养蚕,桑下养鸡,干枯的桑树枝能够加工成银耳的肥料,仅养蚕一项一年能够挣上万元。杨海说:“除了要搬得出,更要稳得住、能致富。在实施搬迁安置的过程中,中元村重点引进蚕桑、土猪、蛋鸡、银耳等种养植业,平均每户圈养生猪约4头,100头以上35户,蛋鸡养殖200户。现在中元村人均年纯收入已达7千元,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另外,中元村依靠武陵山区秀美的风光还搞起了乡村旅游,建起了“欢乐农场”乡村生活体验基地、钓鱼场及其民俗风情刺绣基地,全村乡村农家乐多达30家。走进村民刘志友的“农家客栈”,起到民族特色的床具、装饰一新的房间让人产生宾至如归之感。“我这里每人每日是35元,生意还是不错,非常是上次举办全国钓鱼邀请赛,生意相当火!” 刘志友说。 在中元村钓鱼场边缘,一座星级宾馆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我们的中元村新区背靠武陵山区羽人山,风景好,空气好,现在路修好了,到城区很快,已经成为度假避暑的好去处,今年五一节我们举行了全国钓鱼邀请赛。等宾馆建成后,我们的接待能力及其水平将大幅提高,到时我们还要举行大型活动及其赛事,把我们中元村打导致乡村旅游胜地,让村民的收入再上一层楼。”杨海说。 两年前,重庆黔江区石会镇中元村是重庆“市级贫困村”,部分村民还住在海拔一千多米的高山上的简陋木屋里;两年后,受益于扶贫开发项目,300多位高山移民搬下了祖祖辈辈居住的大山,住进了新农村,办起了农家乐,摘掉了贫困帽,成为重庆市“示范村”。记者近期来到中元村,探访其从“贫困村”到“示范村”的致富经。 重庆黔江区石会镇中元村座落于重庆东南边缘的武陵山区,距离黔江区主城36公里,独特的页岩地质结构让这里奇峰耸立、风景秀美。走进中元村,平整的水泥路、整齐的绿化带、宽敞的健身广场,一栋栋“小青瓦、白墙面、红腰线”起到巴渝特色的两层小楼依次罗列着,这里不仅有超市、阅览室,还有银行网点。在群山掩映之下,这座新农村让人心旷神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