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农家乐联盟网记者了解到,目前法那村拥有1家大型农业科技示范观光园,11家星级农家乐,形成了一个集农业观光、休闲度假、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旅游示范区。每天可接待游客2000余人,解决就业100余人,带动果蔬种植户300余户,不少农民开办的农家乐,年收入均超过30万元。 在党支部的引领下,法那村的“一池春水”被激活。不但党员争当带富先锋,“党员创业带富”果蔬基地、党员农家乐经营示范户搞得风风火火。群众的创业致富热情也被激发了出来,他们自发利用远程教育、农经网站、信息工程、农家书屋、“万村书库”等网上资源和多媒体技术平台学习知识,琢磨“生财之道”。 小小的贵州省六盘水市法那村近年来“故事多多”,一直吸引着外界的眼球。 2009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3700元,还不到两年,这个数字差不多翻了一番,去年年终统计,6700元,整整高出全县平均水平2700多元。 外来参观学习的人一拨接一拨,大家其实都抱着同样的疑问,一样的政策,差不多的投入,为啥法那村干一样像一样? 不少人从交通条件、地理位置、气候等多个角度试图解答,可在法那村的老百姓眼里,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基层党员干部才是法那村“脱颖而出”的关键。 这不,今年1至3月,法那村的17名青年农民向组织提出申请,要求入党。 村民们的话折射出了法那村党支部在群众心中的“威信”:“跟着支部奔致富,少走弯路走大路”、“党员觉悟高、能力强,谁都想和他们一样。” 去年以来,水城县在全县41个村开展了“富民型”基层党组织创建试点工作,推动“服务型”、“发展型”基层党组织向“富民型”基层党组织爬坡升级,法那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这是记者在法那村亲历的一组镜头: 周末的法那村“车满为患”,村民们自办的农家乐几乎家家“爆棚”,以至于需要交警来维持交通秩序; 看不到闲坐在房前屋后晒太阳的村民,相反在村委会的农民多功能信息服务站却常常排起长队。 听不到猜拳令、麻将声,法那的村民组建了一支50余人的文艺宣传队,整理了10余支民间舞蹈和歌曲,举办各种活动。 采访中,记者常常听到外来客人对法那村的评价:整洁漂亮、富裕祥和、精神富足…… 在好评的背后,却是法那村党支部“润物细无声”的功力,用水城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廖翔的话说就是“一强双争”。即“支部领富强服务,党员争当带富先锋,群众争当致富能手”。 法那村的党支部书记李昌辉放弃在外已经打拼出的一片天地,回到村里重新寻找人生的方向。他带头成立群力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亲任理事长,采取“支部+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其他村干部也积极领办果菜种植,积极指导和帮助科技能人、青年创业能手、党员示范带头人等组建果蔬协会、专业合作社,带动了500余户农户奔上了致富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