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树叶渐黄渐落,花瓣越来越稀疏,甚至已凋谢殆尽。春的希望,秋的丰收。秋的希望,春的耕种。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中国显得举足轻重,也能够说是相当的重要,当然了,怎么样提高农民的收入,怎么样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这里,使得农业融入第三产业,让乡村融入城市,成为了现代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挑选。东乌素图村和厂汉板村正是这样做的。 看着一园果叶渐黄渐落,张谦和果园的经营者又在盘算着未来的发展,明年开春怎么样将服务业自我升级、发展是他们现在要考虑的现实问题。对美好生活的渴求激发起了回民区攸攸板镇东乌素图村农民发展经济的踊跃性。 多年来,东乌素图村的杏花年年飘香,岁岁吐艳。近几年,东乌素图村一直是我市的蔬菜种植基地。这个村庄种植林果、蔬菜的历史悠久,可一度曾遭遇卖难。2009年,村民张国林在相关部门的扶持下,带头成立了乌素图林果蔬菜农业专业合作社。2010年四月,回民区首届杏花节拉开了东乌素图村发展“农家乐”旅游的序幕。这年七月中旬,回民区首届采摘节推动着东乌素图村“农家乐”渐入高潮。家里有杏树的村民记忆犹新:那年的杏没出果园就卖完了,每斤卖到了5元钱,而市场上的杏每斤卖不到3元钱。去年,东乌素图村的杏不出果园就能卖到每斤8元钱,今年的售价每斤不低于10元钱。 杏是东乌素图村特色经济的鲜亮符号,这个村庄依靠杏发展起了“农家乐”。当地农民诧异地发觉,到了旅游旺季,这个僻静的山村也会出现堵车的情形。3年前,居民自发地到东乌素图村赏花、摘杏,一些头脑灵便的村民看到了商机,回民区委、政府顺势扶持、打造“农家乐”旅游。日前,东乌素图村具备一定接待能力的“农家乐”就有15户,日均接待游客3000人以上。 “农家乐”搞起来了,从业人员大多数是本村农民,也带动了部分大学生在暑期来这里打工。外聘大厨做特色菜,本村厨师做一般农家菜,兼顾了“农家乐”餐饮的特色和档次。80%的蔬菜产自本村,实现了农产品的转化、增值。从市区到武川的新公路通车后,产自武川县的农家鸡蛋、土笨鸡、羊肉通畅地卖到了东乌素图村“农家乐”的餐桌上。尽管这么,当地“农家乐”经营者们并不满足。在张谦和果园里,主要经营者张国林告诉记者,下一步要考虑怎么样借势文化产业提高“农家乐”的档次,延长旅游季节。 在攸攸板镇厂汉板村村民段永翻的记忆里,过去从正月十五忙到入冬,汗珠子摔八瓣也挣不了多少钱。她的丈夫进城打工,她在家里种菜、养猪、喂鸡补贴家用。每天有忙不完的营生,感觉还是靠男性养家。过去种1亩蔬菜1年才赚3000元,现在1个月就能挣1100元。变化的不只是钱的数量,经济收入高了,段永翻感觉妇女的地位也提高了。人有精神,干多少活都不感觉累。过去干农活出臭汗,现在早晨锻炼专为出汗。搬出平房住进楼房,农民终于有了休闲的时间。 为了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难题,厂汉板村成立了万盛物业公司,一些有技术和有思路的农民都有了工作。像村民吴勇这样有城市生活经验的人被聘到物业公司咨询部工作。吴勇本是厂汉板村的农民,曾经作为占地工在机床附件厂工作,下岗后回家务农,可人均半亩水浇地、8分旱地,所得牵强够自我生活。城中村改造后,吴勇在回迁小区里从事物业服务工作,大事小情大家都爱问他这个热心人。 走出楼道门就上班,为自我服务还挣钱,这只是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难题的第一步。厂汉板村还与内蒙古国通物流公司合资成立了国通物流园区,这个园区占地300亩,拥有8万平方米的仓储能力,可提供300个就业岗位,相对于厂汉板村800名就业人口超过了三分之一。村民委员会主任岳彪说,物流园区产生的利润将逐一补贴到失地农民的生活中。记者 张娜 一次次走访,一次次感受。新农村的建设,这其中的变化,是对新中国现实最好的写照。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农业产业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民不再是过去单一的种植养殖,随着早些年到大城市打工的经验结合现实成为一条条新思路被应用在新农村建设中。许多农民开始了新的生活方法,例如,有的开拓了茶叶种植基地,有人进行了花卉养殖的实验,这些尝试假如成功,将会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同时也给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