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多少人是从小在农村长大,周围没有水,有山但没有树,贫瘠的连草都懒得光顾,很穷,甚至到现在基本都没有人了。到现在,要进有些村子都需要要先步行走上5、6里,甚至是更久,才可以到达。这样的日子,上城里一趟,在路上耽搁的时间都要占领全天的时间了。一直不可以顺利通车,贫穷的让人感觉不可思议的小村子,家家户户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靠老天爷吃饭。 谁也不会想到有一天会靠着这落后的村落会吃上旅游这碗饭。 像电视剧《刘老根》中那风格独特、极富有农家乐园滋味的龙泉山庄以及四川成都五朵金花都是“农家乐”旅游产业中的佼佼者。在我省太原尖草坪柏板乡宇文村也有一家刚开业不久的农家乐旅游庄园,这就是以宇文村命名的宇文山庄。这个名称很有特点,乍一听,让人们想到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中藏龙卧虎的庄园,但他的主人却不是江湖中叱咤风云的大侠,而是一个有着坎坷创业经历的年轻人。今天的《新晋商故事》请您收听:桑麻深处话农经----为您讲述宇文农家乐庄园董事长尤建东的故事。 36岁的尤建东是一个地道的山里人,家乡在山西娄烦县,一个至今都没有通车的贫穷的小山村,贫穷这两个字一直深深地刻在他的回顾中,13岁的时候,村里才有了电,村里的小学校里常年只有5、6个学生,家家户户都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耕耘着贫瘠的土地。尤建东是家里比较大的儿童,他从懂事起,就一直在帮家里干活,因为种种因素,尤建东小学没念完就失学了。 少年尤建东是一个聪慧、勤奋的儿童,有着不可多得的绘画天赋。虽然从来没有正式学过一天的绘画,但他画的花鸟鱼虫却也栩栩如生。他的父、母却从没有对儿子的天赋表露过一丝的欢跃,总时不时地提醒他:儿童,就算你画的喜鹊能从画上飞下来又可以怎样?咱家的日子还不是和以前一样么?穷人的儿童早当家,在同龄的儿童还坐在宽敞璀璨的教室里学习的时候,14岁的尤建东却开始琢磨着怎样运用自我的绘画天分为家里赚钱了。 大儿子能赚钱了,家人很中意,在村里的人看来,尤建东也是少有的能人。但是尤建东并不满足于这种走街串巷的生活,他想走出这片黄土地,看看外面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 1991年,尾随亲戚去过沈阳的童年好友向尤建东发出了邀请,希望他也来这里,共同干一番事业。出于对繁华都市的向往,尤建东毅然放弃了当年在家门口每月就能挣到一千多元的活计,踏上了北上发展的征途。此后,尤建东打工的身影出现在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干过的工种也多得数不清,他开过石料,下过煤窑,刷过油漆,做过厨师,还卖过书,这些打工经历锻炼了尤建东的社会生存能力,也给他带来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个中酸甜苦辣,真是一言难尽。 回顾起那段日子,尤建东说,最苦的不是身体的劳苦,而是总感觉自我低人一等的精神压力。没有念过什么书,又远在异地他乡,不论走到哪里,都有人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排斥着他,光看表面,谁晓得尤建东是一个聪慧好学有天分的人呢?并且自我从小在山里长大,刚到沈阳的时候,一句一般话不会说,与人交流都成为一种折磨。直到现在,这种精神上的阴影还是挥之不去,尤建东在陌生人面前不善言辞,羞于表达自我,等到他独自一人的时候,又非常活跃。 在员工张晓敏的眼里,尤建东则是一个踏实肯干的人,他对土地的深情和踏实的工作态度,吸引了这个毕业没多久的大学生来到了乡村。张晓敏说,正是尤建东的个人魅力和他的理想,唤起了自我内心深处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越来越快,休闲娱乐、放松身心的时间越来越少,娱乐的内容也只是越来越局限于钢筋水泥;包裹下的“酒吧”、“KTV”、“电影院”的时候,渐渐有人憧憬起了“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田园生活,以“农家乐”命名的短期休闲旅游这种方法也就在各大城市的周边地区快速发展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