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书,有的地方叫挂历,有的地方叫月份牌,有的地方叫台历……每个地方因自我的习俗不同所以有着不同的名字。实际上,这个不过是家家户户每年春节前夕所要购买的一个用于看日月,节气,指导、安排红白喜事、安排农事等的一个工具。当然其中还有事宜忙什么的时间与方位。又该到历书畅销的时段了,许多人都希望买到能够很好的指导农事科技的历书,这样便能够很好的安排农事,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的一些麻烦。 当前,又是一年历书畅销之时,期盼历书出版部门重新编制科技农事历书。新版的历书可把每月的农事安排和农事提醒编写进来,让农民在看日子时,及时了解每月的农事活动。历书还能够将农林牧副渔的科技知识编写进来,最好每半月有一篇推荐农业科技知识的文章,让农民在使用历书时就能学到相当多有用科技知识。 前不久,笔者去城郊“农家乐”游玩,令人遗憾的是,“农家乐”却少了那份农家味:闲逛农家小院,瀑布假山拱桥林立,俨然是城市小公园;客房娱乐厅布置豪华,与城市宾馆酒店并无二样;端上餐桌的饭菜,用十分考究的碗碟装着,菜肴也是平日在城市吃腻了的大鱼大肉。这么“农家乐”,不但少了放松身心的乐趣,更是没有了“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惊喜。 笔者认为,“农家乐”要达到“乐农家”的效果,需要坚守农村特色,以农景、农事、农情吸引游客,给人纯朴、自然的感觉。环境布局不可以挖山填湖,一味仿造城市建设,要做到顺其自然,尽量展现农村特色风貌。要挖掘富有农家特色的民间习俗、工艺、饮食,设计形式多样的旅游项目,吸引游客参与其中,感受别样的农村文化。 近期,父亲打电话给我,说村里正在修族谱,每人要缴50元钱的入谱费,否则便不可以入谱;吃“国家粮”和当老板的宗族成员,还得“自愿”多交500元到1000元不等的“赞助费”。据父亲推荐,这已经是村里第三次修谱了。前两次区别在2005年和2008年。每修一次族谱,一户人家多则要缴数千元,少则也得缴几百元,不仅增加了村民的负担,还助长了不正之风。村干部不仅不遏制这种不良之风,管住这种离谱之举,竟然以村委名义来组织修谱工作,村民敢怒不敢言。 族谱,于中国人来讲不但仅是一个既神圣又很庄严的词汇,并且还是一本让人为之震惊,为之肃穆的文本。而修族谱作为一项传统的民间文化活动,适度开展也是无可厚非的。但要是借修谱之名,行不靠谱之事,便是众人所不可以容忍的事情了。当然更不可以劳民伤财,同时也不可以助长不正之风。文明修谱,科学修谱,真正发挥族谱的踊跃效果,才可以服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