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访田仙峪村,记者并没有受到非常热情的接待,由于慕名前来的人许多。这里的农家乐非常红火,时逢春节,村民们都在忙年,家家户户都贴上了大红窗花,踊跃备战快要来到的民俗旅游高峰。而邵起成家的“联临轩农家院”,由于一位共和国主席的亲临,伴随村头那永不干涸的珍珠泉和龙潭泉,还有那株活了600多年的老槐树,也成为一段街谈巷议的佳话。 胡锦涛的亲临,显然让这个长城脚下的小山村声名远播。据村委会统计:去年正月那阵子,平均每日有300多人前来村里拍照留念,村中的大槐树下,邵起成老人的家里都成了人们竞相拍照和记者追逐采访的必到之处。 众多一般居民也纷纷前来寻访胡主席走访的足迹。让村党支部书记孙建昆印象深刻的是,农历正月十五那天,五位游客从1500公里以外的辽宁铁岭市自驾来到田仙峪村,专程探访胡锦涛口中的“好地方”。得知他们的来到,孙建昆亲自带着这几位游客沿着胡锦涛走过的路线转了一遭。重温了一遍当日的情景。在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并燃放鞭炮的大槐树下,客人们纷纷与这棵600年树龄的古槐合影留念。 去年除夕,胡锦涛走进了慕田峪长城脚下的一个小山村田仙峪村,与85岁的荣退军人邵起成促膝交谈,胡锦涛还高兴地和儿童们挑起一挂鞭炮。昨天,本报记者来到邵家,他家已经重新装修过,开起了农家乐,名曰:“联临轩农家院”。 去年,胡锦涛慰问时,给了老人3000元慰问金。这笔钱,至今还包在信封里,家人视若珍宝,根本舍不得用。“家里日子过得还不错,不需要动用胡主席给的钱。”当时,胡锦涛亲手帮邵起成贴的窗花,如今陈列在村委会的玻璃展柜里。 记者从北京城区驱车百余公里,顺着蜿蜒山路走了一个多小时,来到长城国际文化村落。时近春节,人迹罕至,正苦于无人问路,突然看到眼前有一个颇为现代的牌楼,两侧对联曰:“山前美景人杰地灵千秋颂,尾后繁荣物华天宝万代兴”,横联是:“田仙峪村是个好地方”。 这个藏在山里的古村落,映入眼帘。白雪,蓝天,溪流,苍山雪后初晴的田仙峪,像一幅干净的水墨画,宁静而漂亮。 走进村里,到处可见农家乐的招牌,村口的广场上,早已扎好了花灯。大石碑上刻的字也是:“田仙峪村是个好地方”。一旁简介说:这是去年胡锦涛亲口说过的话。 村子中央有一棵大槐树,上面挂满了红色的灯笼,村委会副主任王先生告诉记者:“这棵树有600多年历史,去年胡锦涛就是在这里给乡亲们拜年,他还亲手点燃了一挂鞭炮。” 大槐树后的仿古四合院就是村委会,东侧的活动室特意挂上了“胡总书记龙年春节慰问活动展厅”的牌子。活动室的墙上,挂满了胡锦涛与村民共度除夕的照片。 记者电话联系邵起成老人的二女儿邵玉凤,去年她与父亲一人一边挽着主席的胳膊,把胡锦涛请进家门。邵玉凤婉言谢绝了记者的采访:“父亲生病了,家里没有收拾打扫,不太方便接待记者。” 记者随后一路打听,找到了邵家。邵家离村委会只有几十米远,白墙朱瓦,朴素整洁。朱红的大门虚掩着,记者推门而入,看到一个璀璨开阔的农家院,正对大门的院子里有位老人坐在坑上。他很高兴地邀请笔者到坑上坐。“家里人都出去打年货了,只有我一个人在家,最近心脏不太好,血压高,昨天刚从医院出来”,老人的思路仍然很清楚。 一位不情愿透露姓名的村干部告诉记者:“胡锦涛来过咱们村,是全村人的福气,我们没想过以此为资本,向上级部门等靠要。村里人靠自我的努力,大力发展板栗种植、虹鳟鱼养殖和民俗旅游三大主导产业,使全村走上了富裕路。” 记者了解到:田仙峪村依托地处慕田峪景区周边,村北有箭扣长城,卧佛山景观,潺潺溪水从村中流过的旅游资源,从1996年开始,大力发展虹鳟鱼养殖,垂钓业和民俗旅游业,先后发展虹鳟鱼养殖户19户,民俗旅游户21户,构成了集虹鳟鱼垂钓烧烤、民俗体验、农家食宿为一体的乡村特色游,实现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年创旅游综合收入750万元。 非常是2010年和2011年渤海镇长城国际文化村的整体打造,使田仙峪村的大街小巷,村容村貌,河道沿岸,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为田仙峪村今后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