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86年,勇于挑战、敢于创新的郫都人在自家的乡村院落里制造出中国第一家“农家乐”,由此发觉了一种休闲度假旅游新的形式,并复制到大江南北成为一种时尚,为无数农民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实现稳定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立下了汗马功劳。 农家乐,被誉为改革开放的“郫都创举”,从郫都一隅快速流行全国,成为郫都的一张重要名片。32年来,农家乐构成了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业态,本身也经历了接连不断改革创新的过程。站在新起点上,作为“中国农家乐发源地”的成都郫都区农科村已成为农家乐产业集聚区,将载誉再出发,全面推动都市旅游千亿产业发展,打造世界乡村旅游目的地…… “冒险”的创举:农民在自家院落搞餐饮 “别人种粮我种花,率先致富乐农家。”在上世纪80年代,当全国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还在破解农民温饱问题的时候,成都郫都区农科村的农户们依托村里的农科站,踊跃发展花卉产业,构成了“一户一品,一品一景”特色,成为远近闻名的花卉种植专业村。 那些年,以花卉苗木种植和销售为主的农科村常常迎来外地客商选择苗木,很多成都居民也在周末来此游玩赏花,一些客商和居民中午在此与农户共进午餐后,通常会主动留下数额不等的餐费。谁曾想,农户们“无心插柳”的非主动经营行为正是中国农家乐的最初萌芽。 宽敞璀璨的三层小洋楼,清新整洁的川西林盘院落,别有格调的艺术花坛……这是“中国农家乐第一家”——徐家大院里第一代农家乐的原貌。“农民家的环境也可以搞得那么好。”作为农科村首家农家乐经营户、徐家大院经营业主徐继元,至今对昔日商客、游客对自家院子的评价记忆犹新。 徐纪元回顾,1992年,四川省一位老领导在农科村调研时为徐家大院题写了“农家乐”的牌匾,从此,“农家乐”这一旅游业态才有了正式的名称。跟随中国市场开放程度越来越强,徐家大院慢慢远近闻名,除了迎接招待花木客户外,也开始迎接招待参观游览者,郫都的农家乐也由此逐一走向市场。 在今天看来,这一切好像并不传奇,但那个计划经济盛行的年代,却担负着极大的政策风险,许多专家将郫都创举与当时小岗村改革并提:郫都农家乐不但开创了中国农业旅游的先河,更率先探究出乡村经济发展新路径,为乡村经济一、三产业互动发展谱写出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