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原标题《开民宿,还得跟台湾人学》 年轻人在城市拼搏几年,可能也难以有一点积蓄。如果乡村给他们一个很好的平台,其实很多年轻人都愿意回到乡村。 对台湾青年来说,开咖啡店和民宿可能是他们最文艺的两种创业。 台湾地区的民宿有一些硬性规定,比如经营者必须亲自接待游客,而且在民宿提供住宿房间的数量上有严格限制,不可以超过5间,且加起来不超过150平方米。这种小而温馨的民宿除了吸引当地年轻人,也吸引了中国大陆、中国香港、日本、东南亚等地区许多游客。 台北市前“文化局”局长李永萍说:“台湾把民宿定义为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以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旅客乡野生活之住宿处所。” “为了把控民宿的质量,避免民宿沦为‘农家乐’,管理部门对获得民宿运营执照附加了很多要求。比如希望开民宿的村民必须去上课,接受专业的执照培训。当他完成了40个小时的课程培训,学会铺床、接待客人、清洁等技能,才能获得民宿经营执照。” “审美的问题,台湾也有解决的方法。”李永萍说,“政府要求民宿主人做的文创产品必须在政府提供的设计师协会的名单中找。这些设计师的收费有便宜的也有贵的,符合不同民宿主人的经济条件。这样乡村文创产品审美问题就有了一个基本保证,伴手礼产业也随之越做越好。” 最成功的案例之一就是台湾的桃米村——被称为乡村生态社区永续经营的最佳典范。十年前,桃米村跟现在大陆大部分农村一样,青壮年外出务工,村里只有一些老人和小孩。曾经的桃米村农业衰退、人口结构老化、经济落后、环境脏乱。 而如今的桃米村,有森林有瀑布,鸟兽虫鱼和谐共生,生态旅游和民宿经营使整个社区焕然一新。在推广这个村子的民宿资源之前,政府花两年带着村民学习如何辨别青蛙的叫声。如今每个村民都是辨别青蛙的专家。晚上,主人会带客人出去看青蛙,并且凭听蛙叫给客人介绍青蛙的品种,一般的酒店可不会做这种事情。 “当年曾经离开乡村进入城市生活的年轻人,其实并没有生活得很好。城市虽然收入高,但是生活成本也高。离家近,赚钱多,政府的角色就是启动这样一个正循环机制,吸引年轻人回到乡村,让他们生活得更好,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来乡村生活。如今我觉得台湾做到了。”李永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