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度假乡村旅游,必须得谈民宿。 民宿属于3.0版的乡村经济,现在文艺的叫法已经升级到“小姐姐”经济。 1.0版乡村旅游经济,是属于农家大院、农家乐,只要有吃有喝的有玩儿的就可以,就像要先填饱肚子再说一样,没有什么审美,也没考虑到要游览啊要观光啊要休闲啊,要说有那也就是民俗,乡村的民俗经济,挂个葫芦弄个爬藤,贴点窗花,做点手工艺,反正就是原始版农村的味道,服务过路的人。 2.0 版乡村旅游经济,不光是吃饭了。吃饱了还要溜溜,就有了花海,有了木屋,有了秋千,有了营地,乡村经济升级了,观光休闲来了。 “这都啥玩意儿啊”,继续升级吧。一言不合就走向诗和远方,开民宿了。于是有了3.0版的乡村经济。 民宿是小姐姐经济。 盖个民宿,是看惯了光怪陆离的大城市,也知道这世界的形形色色和车水马龙,得回农村,光这样还不行在城市里套路深,没奔头。 人就是自己折腾自己,于是开民宿了,自己驯化自己的审美,老板娘经济来了。 以前谁经营都行,现在不得“新龙门客栈”得看看老板娘的脸蛋,得学得了佟湘玉,得像老板娘,得培训的像老板娘,得培训的像单身老板娘,就像拿所有的资格证一样。 得好好训练,得有情怀,得好看,得能说会道,得体贴入微,得会嘘寒问暖,得刷得了微博,得玩的了微信,得会吃鸡,得玩转抖音。 得性感,于是小姐姐上场了。 民宿是生活方式。 民宿遵循的最简单的中国式经济学原理:物以稀为贵,币重货轻币轻货重。 产品要性感,人要性感,那只是入场券。 民宿不应该成为暴利产品,而是生活品。 1、很多人认为开民宿就能挣大钱,显然想的太简单了。 首先民宿刚开始进入有钱赚,做成平台品牌化或者售卖后端产品可以赚钱,做高端有钱赚,再者做的好有钱赚,这些说起来比较复杂,简单的说要么早、要么好、要么巧。民宿作为一个IP来说是所有资源的综合性评估,不是只看民宿本身就能看出问题。如果都是标准价,怎么和体量几百间客房的城市酒店相比,怎么和标准化相互抗争,想想都疼。 2、不是所有叫民宿的一定是民宿。 城市里的很多居民住房改造,或者城市酒店,也蹭民宿作为IP的光。本质上他们并不是民宿,可以叫做非标住宿或者城市酒店,这是比较科学的叫法,大家都叫民宿,跟着叫民宿,但是本质不是民宿。 3、民宿要做的是生活和生活方式。 生活大家都懂。怎么定义生活方式呢,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每个人都玩儿微信,微信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已经默认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 如果以后大家每到周末都去民宿居住,很多人都去,频繁的去,甚至去经营一家民宿,那才可以定位为一种生活方式,它首先是很多人在使用,另外还经常使用,才有可能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才能打造一家属于自己的民宿过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呢? 可以联系我做民宿的规划设计。我们平台已经拥有100个优秀的设计师。随便你挑设计师给做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