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几年,跟随乡村旅游接连不断升温,咀子上村的农家乐渐渐走上了规模化发展之路,村里的农家乐由最初的一两家发展到现在的7家,当中大部分是咀子上村本村村民开办的。
去年八月,在市区有20多年从业经历的厨师谢宝金瞅准了“北七村”乡村振兴示范区的发展时机,来到咀子上村,租下一个农家院,办起了农家乐。用谢宝金的话来说,选在咀子上村开办农家乐,一是图这里风景好、人气高,二是想发挥自我的专长让游客吃到“乡愁味儿”的农家饭。
谢宝金的农家小院门口,大红灯笼、彩色风车和绿植藤蔓围成造型别致的拱门。一方小院里,安装着木质的篱笆和秋千,挂着中国风的壁画,还摆着很多仿真农作物。院落的一角还有沙包、皮筋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物件”供游客赏玩。“这些年,农家乐开办得很多,但仅仅品尝农家饭已经不可以满足游客的需求,农家乐也红火不了多久。所以在打造这个院子之初,我询问了许多人,了解了他们对农家乐的期待,也融入了一些我的想法。”谢宝金说,“在这里,吃农家饭、干农活、赏农家风景、回顾小时候的游戏,都市人需要的‘乡愁味儿’就有了。”
除了在农家乐小院布局陈设上融入了巧思,厨师出身的谢宝金在菜品上也丝毫不马虎。虽说当厨师见得多、会做的菜也多,但要做出一桌“乡愁味儿”十足的农家饭,对谢宝金来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谢宝金的应对方法就是向当地村民学。“农家乐的菜品和大饭店的菜品不一样,我以往的从业经验不可以照搬。我就请来两位乡村巧厨娘来助阵,像发糕、煎饼等还是沿用传统的做法,不必电蒸箱,用笼屉。”谢宝金笑着说。
接近中午,来村里游玩赏花的游客一拨接一拨走进农家乐,谢宝金热情地为游客倒上茶水、准备餐具。“尽管现在乡村游开始复苏回暖,但我们仍然不可以掉以轻心,尽可能安排游客分窑洞用餐,并为每桌顾客提供公筷、公勺。”农家乐服务员高便云说。
红稠饭、煎饼、凉粉、水菜、野菜等经济实惠的特色农家美食,让人胃口大开。上菜期间,谢宝金总会与游客聊上几句:饭菜合不合口味?哪里需要改进?主食够不够?
怎么样让游客吃过之后还想再来?谢宝金说:“价格实惠滋味美是一方面,宣传创新也不可以落下。前些天,村里通过抖音为网友送出了30份‘霸王餐’,我们也效仿这种形式展开宣传。另外,我们按照村里的节庆安排,会一如既往做好餐饮服务、旅游迎接招待,打好乡村旅游文化牌,吸引游客感受文化的同时品尝美食。” “这几天村里的山楂花开了,来的游客少不了。大伙儿都打起精神来,红稠饭的料要上足,豆汤的熬煮时间要够,摊煎饼要用新鲜采摘的花椒叶……”五月十三日一大早,在郊区西南舁乡咀子上村经营农家乐的谢宝金一边忙着清洗蔬菜,一边招呼农家乐里的师傅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