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暖花开,婺源“梦里老家”的山岭上,到处都是油菜花。花丛中,树木间,各种风格的农家乐客栈,都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近年来,婺源县大力推进旅游业的转型和乡村振兴,大力发展民宿产业规模化、差异化、标准化、品牌化,成为继油菜花、晒秋、赏枫之后的又一靓丽名片,成为“诗和远方”的首选去处。 古宅重生 在赋春镇严田村闲逛,随处可见一些古老的房屋。“这几栋老房子,可都是好东西。”李其良笑道。 严田村现存50多座明清古建筑,30多座由村集体进行集中储备,或租或卖。那些古老的房子,都是用来做农家乐的。现在严田村有30多个农家乐家庭旅馆。 严田村的“客栈”是婺源县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缩影。全县古村,古树,古宅遍布乡村,据统计,四十九年以前,这里有四千多座古建筑,是我国最大的古村落。 如何使老房子“活”,把资源变成资本?从2011年开始,婺源县坚持“做好高档民宿、做强中端、做好低端民宿”的理念,通过“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的方式,大力发展民宿产业。婺源县当年引入外来资金,创办了第一座“九思堂”古宅。目前,全县精品民宿已经发展到600多个,其中100多个投资超过500万元的老房子,两个百栋以上的。 外面,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山间,群情激奋,其乐融融。沱川乡篁村,夜闻堂,余晓群与来自各地的宾客们,正在挥毫泼墨。余晓群曾在外从事雕刻、书画等工作,2016年返回故乡,出资三百万,创办了“晚闻堂”,以书画、雕刻为主。 婺源县在发展民宿产业时,非常重视“一宿一品”,通过丰富内涵,植入新业态,将歙砚、徽墨、茶艺、民俗等文化元素融合到民宿中,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民宿类型,涌现出了以将军府为代表的茶艺文化民宿、以熹园心宿为代表的歙砚文化民宿、以继志堂为代表的徽墨文化民宿、以继志堂为代表的徽墨文化民宿、以流苏小筑为代表的乡村风情民宿、以土墙为代表的乡村野趣民宿、以水岸边为代表的时尚型民宿、以厚塘庄园为代表的休闲度假民宿等。 客栈的繁荣不仅为婺源的旅游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还很好地解决了古建筑的老化、濒临倒塌的问题,使婺源的传统建筑得以得以保存。 筑巢引凤 为进一步推动客栈产业的发展,婺源县于十一月出台了《关于推动民宿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在全县打造一批有故事、有体验、有乡愁的“五品”休闲乡村农家乐民宿(品韵、品相、品质、品位、品牌);到2025年,全县规模化、标准化、“四证”齐全、经营规范的休闲乡村民宿将达到1000多个,中、200多个。对获得省级3、4、5星级的乡村休闲民宿,按照20万元、40万元、60万元的标准,对周边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提升改造;县财政再一次性分别奖励2万元、5万元、8万元。 婺源县在“美丽村庄”的建设和涉农资金的布局上,以“民宿”发展为重点,大力改善村庄道路、景区公厕、停车场、污水处理等硬件设施,先后打造了虹关村影视村、漳村摄影村、进士村、严田村等一批免费旅游景区,为今后的民宿产业发展搭建了平台,拓宽了发展空间。 在我国,特别是传统民居民宿的经营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婺源县率先实行了规范的民宿经营许可证制度,并在全省首创了《民宿(农家乐)特种行业许可实施办法》,将其列入了正规的经营队伍,真正做到了合法经营和规范管理。 同时,婺源县还制定并实施了相应的扶持政策,解决了农村地区土地性质转换、消防安全保障等问题。 富民兴国 春天的阳光明媚,游人络绎不绝。这几天,篁岭江湾镇,篁岭名苑,已经座无虚席,曹松钦正在接待宾客。这家旅馆共有18间客房,在旺季的时候,一间房都很难买到。自2017年开业以来,该酒店的年营业额已突破20万元。 美丽的生态,让人富裕。在婺源县,像曹松钦这样的人,开了一家小旅馆,过上了小康之路。该村大部分的客栈都是租赁或购买古宅、老厂房、空闲房来经营,以本地人为主要劳动力,带动了村民的收入。 随着客栈行业的迅速发展,不仅吸引了一大批具有深厚感情的外来客商,也吸引了大量的本地乡贤回乡创业,成为了乡村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严田村已有60多名村民返乡创业,从事民宿等旅游项目。有了他们的带头,村里的人也有了更多的游客。 婺源农家乐客栈产业迎来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春天。2019年,婺源县农家乐共接待了一百万名以上的旅游者,平均在当地逗留2.5天,平均每天消费1300元,实现了经济收入13亿元,带动了就业岗位2万多人。婺源的民宿产业已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发展势头,也为外来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婺源文化的窗口,同时也是推动文旅融合、振兴乡村的重要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