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年来,潜山市天柱山镇的村民们抓住了打造天柱山精品民宿产业的大好时机,利用区位、生态资源等优势,回归“民宿+”,以当地文化、运动、生态、民俗、健康养老等丰富的民宿内涵,为游客提供望得见绿、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高品质旅游体验。聚贤客栈民宿坐落在该镇茶庄村,是天柱山的一大特色,而涂何军和仰宁的回乡创业也在当地“响当当”。 茶庄村是涂何军和仰宁的家,位于天柱山的中心地带,是国家5A景区。2012年,夫妻二人被迫去打工谋生。两年后,夫妻二人因为担心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不甘心“家有金山银山,却要在外地流浪”,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回到家乡后,丈夫涂何军帮着大家驾车,杨宁开始做导游。2015年,两口子在家里经营农家乐,生意兴隆,生活幸福美满。 ![]() 但是,在天柱山旅游发展迅速的今天,传统的农家乐已经无法满足游客的高水平的消费需求,要想持续壮大,就需要做出一些新的调整。“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这样才能让游客在这里欣赏到自然美景,融入当地生活,感受人文情怀。”仰宁说道。 同时,地方政府在推动旅游业发展方面的“先手棋”日益受到关注。文化旅游是潜山的第一支柱产业,依托自然、文化、生态等资源优势,将其作为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在推动民宿产业发展上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引导政策。在天柱山,新的业态——民宿,正在崛起。 新的住宿形式的政策机会与市场前景,让思维敏捷的杨宁嗅到了商机。2021年,杨宁又劝说丈夫再投入五十万元,将其改造成一家民宿,并将其命名为“聚贤”。 为了民宿的美好前景,夫妻二人可谓是煞费苦心。他们自己设计装修风格,挑选家具,布置房间。为了让游客们体验到本地的民俗文化和特色小吃,仰宁还参加了厨师、茶艺技能的培训。 现在,他们的民宿正如其名,常有游人聚集,可以说是生意兴隆。“我们不但要提高天柱山旅游的服务品质,还要挖掘传统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丰富旅居的内涵,让不同的旅游者有更多的选择,让天柱山成为他们最美好的记忆。” 如今,在涂何军和仰宁的带领下,天柱山已经发展出了8家“一村美宿”、“七月山隐”、“西津渡”等高端民宿,带动200余人就近就业,初步形成“民宿+景区”“民宿+疗休养”“民宿+非遗文化”等多行业融合的“民宿+”格局。在这里,民宿正在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