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当当……”湖南省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的村口广场上,苗女们身着盛装,头戴银饰,在村头广场上翩翩起舞,苗民们吹着芦笙,敲锣打鼓,欢快的乐曲在山上回荡,载歌载舞,喝着拦门酒,整个十八洞村都充满了喜庆的气氛。 “大家尝尝,米饭很快就好了!”杨秀富,69岁,经营着一家名为“爱在拉萨”的酒店,每年的春节,都有很多游客慕名而来。只见一串红彤彤的灯笼挂在了客栈的屋顶上,篝火上堆满了腊肉,屋外的木桌上放着米豆腐、辣椒粉、腊肉、玉米酸,一道道苗族特有的美味佳肴被端上了桌子。菜上齐了,四面八方的客人们围坐在一张桌子前喝酒,杨秀富唱着苗曲,客人们鼓掌,鼓掌欢呼,觥筹交错,热闹非凡。 “就是靠着精准扶贫,我们一家人才能有现在的生活!”杨秀富说着自己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实,他家三十多年前就开始做代销生意了,不过十八洞村山高路远,来回要半天的时间,而且还得把货物转手卖给村里的人,赚点油盐费。“后来,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家的开支也是水涨船高,每年都是入不敷出,我儿子在城里念高中,家里一个月的零花钱都不够。”杨秀富记得,十一年前,他得了骨质增生和腰椎间盘突出,不能像以前那样出门了,家里的日子过得很艰难。 “习总书记在2013年到我们村第一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概念。眼看着越来越多的人来我们村子里观光,我就把农家乐给做了,生意还算不错,一年收入五六万,还能让我的孩子上个大学!”杨秀富和他的妻子自豪地说,他们的孩子杨永华是华东师范大学的首位大学生,并于2018年离开华东师范大学,到拉萨进行了一次支教。 “以前都是别人帮忙,如今生活条件好了,我们也要帮忙,我很支持他到西藏支教。”杨秀富说起话来,带着一股子淳朴。那年,他的农家乐规模扩大,经营了一家客栈,并将店名改名为“爱在拉萨”,以遥寄思念之情。 张吉怀铁路于去年十二月六日正式通车,从此,湘西州没有高速铁路。杨秀富三个在外地工作的女儿,在春节期间乘坐高铁回家,准备了一些年货。杨永华也从西藏回来了。现在是十八洞村的旅游旺季,放假的时候,农家乐的生意,都是孩子们帮忙打理的。 “前段时间修建了高速公路,修建了矮寨大桥,还在过年前开通了高铁,现在十八洞村的人,都变得更容易了。”田晓是花垣县委驻十八洞村的第一书记,也是乡村振兴工作队的组长,她说,在此之前,村子一直在努力探索高品质的旅游发展道路,提升景区的基础设施,在十八洞景区游客中心,脱贫攻坚展厅,电商服务站,特色产品商店,游步道,停车场等旅游服务设施,开发开放高山峡谷、丛林溶洞、传统苗寨等旅游景区,全面提升游客体验感,打造出“乡村游”品牌,即“生态游”、“文化游”、“智慧游”、“区域游”。今年,十八洞村被评为湖南省潇湘“红八景”、“百条百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中国最美休闲乡村”,被评为全国5 A景区,是各类研学、乡村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过年的时候,有很多人来这里旅游,一天能赚一千多块钱。我估计,去年一年的收入,至少有十万元。”杨秀富喜滋滋地说。 十八洞村现有30多家农家乐和民宿,每年接待78.8万名游客,年人均纯收入达到820万元以上。同时,十八洞村还大力发展旅游业,并坚持因地制宜,发展种养、苗绣、山泉水,使全村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的1668元提高到2021年的2万多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