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家乐"旅游情况的调查 ——以陕西省歧山县北郭村为例 调查时间:2006年4月 调查地点:陕西省歧山县北郭村 调查对象:北郭村村民 调查目的:本文通过"农家乐"发展较好的北郭村进行调查,了解"农家乐"在目前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个人的看法.在当前农民的素质较低的情况下,政府应积极的发挥其带头的作用. 调查背景:陕西省歧山县北郭村和祝家巷村,距歧山县城三公里,位于旅游景点周公庙南部,主要以当地的"农家乐"闻名于陕西省.当地的"农家乐"旅游,以陕西名吃歧山臊子面为龙头,并集吃,住,游为一体,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农家旅游. 一,我国"农家乐"旅游概述 (一) "农家乐"旅游兴起的背景 在我国国内旅游业迅猛发展的今天,随着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和消费观念的变化,单一的传统观光旅游产品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多样化的旅游需求,旅游产品类型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其中,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农家乐"旅游以其浓厚的乡土,田园文化和逐渐发展成为旅游产品类型中一个新的亮点.满足了我国城市居民目前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深的城市游客的喜爱.总之,"农家乐"旅游是在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基础上产生的,不是偶然的社会现象,它是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到特定的阶段的产物,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消费结构升级换代的一种现象. 1,从空间的分布来看,目前我国的"农家乐"主要是从三种类型的地区发展来: (1) 景区边缘地区:这主要是依赖景区充足的游客量. (2) 老少边贫地区:这主要依靠近乎原始而秀美的自然环境,传统的农耕文化和完整的民族习俗. (3) 都市郊区地区:主要依托城市强大的客流量. 2,发展模式主要有: (1)自主发展模式.经营户主要是农民,主要是自己家的亲戚来帮忙,规模较小. (2)外来投资者经营"农家乐".其起点比较高,规模较大. (二)学术界对"农家乐"旅游概念的探讨 1,"农家乐"的说法源于成都市郭县农科村. 2,"农家乐"的界定 (1)田喜洲在《论"农家乐"旅游经济》一文中从狭义和广义的范围提出了"农家乐"的概念.狭义的"农家乐",从购买者的角度来讲,它是指游客在农家田园寻求乐趣,体验与城市生活不同的乡村意味的旅游形式;从经营者的角度来讲,它是指农民利用自家院落所依傍的田园风光,自然景点,以低廉的价格吸引市民前来吃,住,玩,游,购的旅游形式.广义的"农家乐"源自广义的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它是以城郊农民家庭为依托,以田园风光和别有情趣的农家生活等为特色,吸引市民来此休闲度假,观光娱乐,体验劳作的一种新型旅游活动. (2)李学东在《西南地区观光农业发展与经营特点初探》— 以成都市龙泉骚区"农家乐"为例一文中指出,"农家乐"是以农民家庭经营为基础,以田园风光和农家情趣为特色的一种新兴旅游,休闲和度假方式. (3)胡卫华在("农家乐"旅游开发探析》一文中指出,"农家乐"就是久居城市的居民到农村农家大院休闲.具体来说,"农家乐"大多是郊区或郊县的农民结合自己的种植,养殖,如葡萄,果木,花卉,渔塘等,同时对其加以修饰改造,再利用院落,小溪,小池营造出小桥流水,或花鸟虫鱼的田园美景.游客至此,赏田园风光,闻泥土芳香,品农家风味,观民风民俗,真可谓其乐无穷. (5)马艳霞在《以乡村文化内涵塑"农家乐"旅游核心》一文中指出,"农家乐"是一种集观乡村景色,尝乡村淡饭蔬食,体农家生活习俗,品乡村文化意旅游内容反映着"乡村文化"的内涵.关于"农家乐"的概念虽然不尽一致,但是都包含着农村经济与旅游经济的结合. 二,数据的整理 比较 最小 平均值/元 创办"农家乐"的资金 400000 5000 127105.3 "农家乐"用房 13 3 7.75 比较接待数 1000 20 110 淡季接待数/日 50 3 21 旺季接待数/日 150 15 52 "农家乐"收入 300000 30000 134444.4 注:由于在调查的过程当中没有向经营户说明收入是纯收入还是毛收入,导致收入的数据不是很完善.但可以肯定的是经营户每年的纯收入平均至少是有3-5万元的. 三,北郭村"农家乐"目前的发展现状 北郭村的"农家乐"是依托于其有特色的臊子面和周公庙旅游景点,依靠西安,宝鸡等大中城市充足的人员发展起来的.歧山"农家乐"最早是出现在1997年.当时,凤鸣镇社会玻璃厂的一些客户来此地办完事后都要到农家吃当地的臊子面,启发了村民办"农家乐"的念头.在最初的只有6家.1999年,县上办周公文化艺术节是,凤鸣镇的领导抓住了这一机会,号召大家发挥臊子面的特色发展"农家乐".这一年,仅北郭村就有28家办起了"农家乐".随后的几年,"农家乐"在北郭村的发展越来越快,成为歧山县"农家乐"最集中的地方.现在,全北郭村500多户村民中,臊子面接待户达120多家.虽然,"农家乐"的发展势头比较良好,但是,通过调查发现还是有许多的问题存在. 1,"农家乐"旅游产品内容初级,形式单一. 根据调查,目前北郭村的"农家乐"只是简单的提供给旅游者吃,住两个方面,而娱,购的情况很少.各项配套设施不是很完善.于是,经营者只是获得了吃,住方面的利润,利润空间大大缩小,而且,经营内容的单一,也降低了旅游者的兴趣.由于,北郭村靠的是当地有特色的臊子面,如果其他的村庄把他们臊子面的技术掌握后,也开始经营臊子面的接待,这对当地的经营者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这只会导致北郭村的竞争环境更加不利.因此,除了臊子面以外,也要发展另外的特色来保证竞争的有利. 2,乡村文化含量低 由于城郊的区位条件决定了其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发展必然要受到城市的影响.对城郊农村来说,城市发达的经济,城市的居民意识,均会导致城郊存在着城市化倾向,乡土文化淡薄.例如,北郭村居民的房屋建筑许多都效仿城里贴瓷砖,镶铝合金和栏杆的做法.这些因素导致城郊"农家乐"乡村文化含量低,产品特色不突出,不能满足城市居民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 3,"农家乐"的客源市场开发不够. 现在,参与"农家乐"旅游的游客以散客为主,占90%的客源直接来自所依托的中心城市.经营"农家乐"大部分业主是当地的农户,他们开发市场的能力十分有限.大多数"农家乐"仍处于等客上门的状况,主要依靠游客口口相传,许多游客往往都是回头客或者是经朋友介绍来的.有些虽于旅行社相合作,但由于旅行社从中抽利,使得"农家乐"经营户获利的减少,只有少数游客是靠旅行社来的. 4,"农家乐"整体接待水平较低 "农家乐"的经营主体是农民,他们大多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又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培训与教育,除一部分"农家乐"经营户通过一些途径,例如报纸,游客口中对其他"农家乐"的情况有一些肤浅的知道外,大多数"农家乐"经营户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或者是一味模仿周围"农家乐"经营的阶段,整体接待水平较低. 5,"农家乐"缺乏科学规划. 当问到经营者对未来有什么打算时,大部分人的回答是对目前的状况比较满意,对未来没有过多的思考,只有少数几个对现在日益增多的竞争者及单一的经营内容表示担忧,希望在未来政府能够采取措施避免盲目上户,同时对现有的"农家乐"进行系统的规划,使的"农家乐"向完善的方向发展. 6,资金来源缺乏. "农家乐"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在调查中,比较多的投入了400000,平均是12105,这些钱用在了房屋等设施上.由于需要如此大数额的资金,使得许多想办"农家乐"的农户望而却步. 7,"农家乐"经营户与非经营户之间的矛盾严重,收入差距过大. 由于经营"农家乐"利益较好,每年都有许多农户要求经营"农家乐",这样大量的土地被征用,导致那些以种植农业为生的非经营户土地减少,意味着收入的降低.据调查,"农家乐"中收入0的是30万,最低的也有3万,然而,非经营户的收入却只有3000-5000.这种矛盾也会使得农户想去经营"农家乐",于是"农家乐"的规模就会扩大,盲目发展的现象出现,竞争也会加剧. 8,盲目重复建设严重,竞争激烈. 盲目的重复建设只会导致平均利润率的下降.由于资本的趋利性,必然是从利润低的部门向利润部门高的行业转移,所以在经营"农家乐"获利较高的情况下,其他村民纷纷上阵.从最初99年的28家到现在的120多家,平均每年以14家的速度增长.这必然会导致经营"农家乐"的平均利润的下降.根据马克思的观点,平均利润率的下降,并不是意味着利润量的下降,这是对于那些资本总量大,经营时间长,信誉好,有较多回头客的经营者而言的.对于刚上这个项目的经营者来说,却由于自己的特色不是很明显,没有固定的回头客而利润下降.同时,由于农民的素质较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是从眼前出发,这必然会导致户数越上越多,平均利润率越来越低,最终会有经营者因为利润的太低而退出,在这之前会由于规模的扩大引起恶性竞争.这是不利于"农家乐"的发展的. 四,对策 北郭村"农家乐"最初就是在政府的引导下发展起来的.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力度,对"农家乐"进行宣传促销和必要的管理,这些都为"农家乐"的发展提供了先决的条件.目前,在"农家乐"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主要是农民自身的素质较低.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加强引导.经济学原理表明:一项社会经济现象要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最开始政府要介入其中,以提供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和积极的引导,为其发展起到示范的作用. (1) 政策引导.政府的政策主要是规范经营中出现的不正当的行为,为其发展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目前,政府最需要解决的是"农家乐"中的盲目建设和缓解经营户和非经营户之间的矛盾.政府应根据情况合理的规划发展规模,限制盲目发展,避免恶性竞争.同时,也应该引导经营户与非经营户之间的合作.由于"农家乐"中存在着旅游产品不全,即"游","购"方面的缺乏,这可以让非经营户去开阔这一块市场.例如,把本来给过多的经营户去经营"农家乐"的土地给非经营者发展果园(注:本来北郭村就有较好的果园发展).饭后,让旅游者到农户的果园中观光和购买水果;也可以让农户经营娱乐设施.总之,这样不仅可以增加经营户与"农家乐"非经营户的收入,而且也增加了"农家乐"的旅游内容. (2) 发展引导.政府在旅游发展中起着导向的作用.政府通过各种形式,引导旅游业的发展方向,促进旅游经济活动的开展.如政府组织大型活动(在歧山县就有"周公文化节"和"臊子面大奖赛")以提升"农家乐"的总体的形象,加大促销力度,在电视,报纸,网络大范围的宣传.由于农民的分散性强,缺乏正规的专业训练,旅游知识缺乏,经营管理水平低,因此政府应加强组织培训,提高经营素质,定期组织经营者到"农家乐"经营成功的地方考察学习. (3) 对单个的经营户来说,最重要的是突出自己"农家乐"的特色. "农家乐"旅游形式是乡村文化的一种载体,而乡村文化则是"农家乐"旅游的灵魂.两者一脉相承,不可分割.因此, "农家乐"旅游的发展,更重要的应是从景观,饮食,民居等方面对"农家乐"的乡村文进行挖掘.游客通过"品乡村饮食,住乡村屋舍,体农艺耕作,品乡村习俗以及乡村文学",最终得到返朴归真,恬淡安适的心情.因此,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挖掘其内容,从而丰富"农家乐"旅游的文化内涵.在调查过程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一户"农家乐"经营户中发现有许多以前农耕的工具,具有本地色彩的一些生活用具等,这些让从小在城市中长大的人有一种新鲜感及好奇感.据户主说每次都有游客问他这是干什么的,他家的游客数量也是很多的,因为他有自己的特色.可见乡土气息对游客的吸引程度. 五,总结 "农家乐"作为旅游业是农村经济中的第三产业,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产物,对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农家乐"对带动农村其他方面例如,促进农民收入提高也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农民本身自有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其发展,因此政府应积极发挥其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