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到郊外踏青赏花,顺便找个农家乐钓钓鱼、吃吃土菜,很多居民爱上了这种周末休闲的方法,于是,从大圩到三岗,从三河到滨白马山,近200家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长满了合肥三县四区。然而,农家乐火热的背后也正遭遇着种种成长的烦恼,前不久,在合肥市旅行局组织召开的一次全市星级农家乐经营户发展经验交流会上,诸多发展难题浮出水面。 刚刚过去的清明节,天气晴好,春暖花开,人们纷纷走出城区,踏青赏花,钓鱼烧烤,吸点新鲜空气,看一看蓝天白云。合肥4星级以上农家乐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7成,部分5星级农家乐日接待量甚至达2万人,超过合肥部分A级景区,真让人刮目相看。 自2007年农家乐纳入合肥黄金周旅行统计以来,直观的数据让我们感受到合肥及周边游客对农家乐的钟爱,农家乐也已成为合肥旅行打造长三角休闲度假中心的支撑点之一。据了解,从2005年开始起步,短短6年时间内,合肥已经拥有了120多家上星级的农家乐,一整套标准体系也已建立。 诸多民间资本的注入为合肥农家乐的发展壮大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合肥人假日休闲度假提供新去处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农民的就业,增进了新农村建设。葡萄、草莓不愁卖,万亩蔬菜、万亩林果也都不愁销路,甚至带来了植树造林、污水处理等一系列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变。“为了发展采摘旅行,现在我们已经有6个大棚草莓,5个大棚蘑菇,今年又种了60亩桃园,明年还要种50亩葡萄园,现在我们这里水清,路通,房子美丽,我们还要以四五十元一天的工资雇佣当地农民,解决了至少百来人的就业问题。”沁园春的老板孙胜在座谈会上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