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流水、绿树、瀑布……走进郑家沟村,山环水抱,曲径通幽,民房古朴。以“红色文化基地、汉唐风情小镇、生态民俗农庄、农业主题公园”为旅游廊道,郑家沟村打造的亲子乐园、乡村记忆馆、步行栈道、生态停车场等旅游设施,以及保留的窑洞、土坯房等原始风貌,散发着浓浓的“乡愁”。
“乡村旅游发展起来了,游客们来‘农家乐’吃饭的更多,今年的收入肯定要比去年好。”去年,45岁的村民李爱琴敏锐地抓住了商机,办起了“农家乐”。李爱琴算了一笔账,上一年整整一年挣了将近3万元,还能照应上家里。同时,李爱琴通过招聘厨师、服务员,还带动了本村3名人员就业。
借着山水资源,这个昔日贫穷落后的小山村迎来了发展的春季……
立夏以来的连日炎热的天气,让距离泾川县城7.5公里的汭丰镇郑家沟村热闹了起来。下班后、周末时,来这里避暑消夏、休闲观光的人络绎不绝。
“两年前,这里还是无人问津的小村落。”郑家沟村党支部书记郑等林说,村庄尽管位于304省道沿线,有山有水,但大部分群众依靠外出务工牵强维持生活,发展乡村旅游是谁也没有想过的事。
近些年以来,在各级政府和帮扶部门的一起努力下,一栋栋大拱棚、日光温室从汭河边的土地里“长”了出来;新建的社区服务中心和乡村舞台,农家书屋、卫生室、文化活动室一应俱全;还有崭新的小康屋、通到家家户户的自来水……
村容村貌变了,发展的脚步随之快了。“怎么样依托青山绿水脱贫致富?成为前几年村干部和村民们一直思量的问题。”郑等林说,经过多方考察、学习,村委会决定发展乡村旅游。
说干就干。去年以来,郑家沟村充分利用自我资源,借助红色文化、山水资源、特色小镇等元素,相继建成了仿汉长城、拦水坝、青少年乐园、游客中心、采摘园等工程,并完成了上千亩的附近周围绿化,打造出了面貌焕然一新的生态旅游示范村,使旅游产业成为助农增加收入、引领发展的新“引擎”。
旅游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群众带来了无限商机。“农家乐”、小超市、拉面馆等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辐射带动景区附近周围70多户群众增加收入50多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