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说如果没去过黄姚古镇,会是人生的一大遗憾。会这样吗,我带着几分好奇和朋友驱车来到了这里。想一睹它的风情。 这里古镇傍水,姚江穿镇而过,流水之上有小桥,小桥旁边有古榕,古榕身上缠老藤,老藤身后是人家,怪不得叫这个名字呢。岸边的茂林翠竹倒映在清澈明净的江水中,把江水染成一片黛绿,给暮气沉沉的古镇,增添了几许青春的气息。孩童在江中自由自在地嬉戏,艄公在江中不慌不忙地摆渡,妇女在江边不紧不慢地浣衣,让我们感受着古镇生活的自在与闲适。 古镇的大街小巷,全部用青色石板镶砌而成,石板方方正正,像菜刀切过的豆腐一样平直。石块与石块之间,不用任何粘合剂,全靠准确的尺寸,把它们牢牢地拚接在一起,至今仍无丝毫松动,堪称黄姚一大奇观。让人有种感觉想挽起裤脚,脱掉鞋袜,光着脚丫在古朴的石板街上走上一圈,真切体会那种坚实、清凉的感觉。街道两旁的民居,砌着青色的砖,立着黑色的门,吊着红色的灯,盖着灰色的瓦,雕梁画栋,斗拱飞檐,引领着游人穿越时光隧道,迈入明清时代的门槛。古家祠、吴家祠、司马第府、郭氏宅院之类的宗室府第或大户之家,不经意地散布于这些民居之中,以其显赫的牌匾或楹联,向每一个过往的游人展示着曾有的辉煌,似贵妇人遗下的首饰盒,尘封着往日无尽的风光。 每家门前洞开的窗户暗示游人,这些房屋曾是店铺,洞开窗户为的是方便摆卖货物,可以想见当年古镇人很擅长做买卖。不过眼下这些洞开的窗户大抵已成虚设,因为里面并无货物可卖。沿途有一些零零星星的小贩,在摆卖一些旅游纪念品和豆豉、竹笋、红薯干之类的土特产品。最有价值的纪念品,当属那些银光闪闪的古钱币,从宋代到清朝,直至民国,各个时期的都有。在岁月无垠的旷野里,街道早已变得陈旧,店铺早已变得残破,但这些光亮如昨的古钱币,仍然生动地再现出当年古镇商业的发达。 傍晚我们夜宿昭平县城的一个农家院,对白天游历的纷繁印象进行整理。这里透着古色古香的美,让人想不断地琢磨。又让人仿佛回到了古时候,看到那时候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黄姚古镇,给我们的想象留下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去想象去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