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灵山县檀圩镇群众梁朝锋申请注册了灵山县第一家家庭农场,在大山深处发展林木种植和畜牧养殖,经过数年的带头效果,带动群众发展了近4000亩树木种植和近10户养殖户,荒山重新披上了绿装。 十一月二十九日上午,记者在农场主梁朝锋的带领下,沿着一条水泥路来到了山脚下。“再往前就是比较陡峭的山路了,还没有硬底化,不习惯走山路的司机,不敢驾车上山的。”暂时充当司机的陈先生推荐。 仿佛为了印证陈先生的话,车子刚进入山道,就开始颠簸起来,车子行驶在持续的急转弯和大仰角的陡坡上,翻过数座山岭后,进入相对平缓的山路,前方出现了人家,在屋子周围山路上,树丛中到处都是鸡,水塘里满塘的鸭子嘎嘎叫。 车子停在一片房子前。“哞哞···”“咩咩···”从车上一下来,一股黄牛特有的滋味直窜进鼻子里,耳朵传来黄牛和羊的叫声。“这里原来所有是荒山,我在2003年底承包了近700亩,2004年开始所有种植了松树,同时也发展林下经济,发展牛、羊养殖,今年中秋节期间,卖出去的牛、羊,收入有近30万,日前栏内还有黄牛76头,山羊265只。”农场主梁朝锋告诉记者。 记者采访了解到,为打通往山下的路,当初农场主梁朝锋雇请20多名群众,花了两个多月,才把一条两公里长的下山山道打通,山道打通后,很多群众也纷纷效仿梁朝锋,承包荒山发展林木种植,或在山上发展禽畜养殖,数年间,原来3000多亩的荒山所有种上了松树或速生桉,近10户群众也进山发展家禽和畜牧养殖。“距离山下这么远,这些牛羊平常是吃什么的?”“这些牛、羊都是原生态,吃的都是山上的草,通常上午开栏放出去,晚上自我会回来的,每日晚上回栏后都进行清点,在前段时间‘海燕’来时,32只羊没有及时回栏被困在山里,因为羊的视力缺陷,在夜间是看不见路的,夫妻俩人和工人冒着风雨在山上林间寻觅,将近凌晨才把被困的羊带回栏。”梁朝锋告诉记者。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当地党委、政府和工商部门的引导下,十一月梁朝锋向工商部门申请注册家庭农场,工商部门工作人员深入农场实地调查,为该家庭农场的选址和执照办理提供指导意见,同时开拓“绿色通道”,为家庭农场的执照办理提供专人服务、提速办结、免收注册登记费等惠民措施,为家庭农场的设立解决实际艰难。日前,梁朝锋注册的灵山县丽锋家畜养殖家庭农场现存栏黄牛76头,山羊265只,种植松树670亩,为当地带来就业岗位二十多个。 梁朝锋推荐,十一月十二日正式拿到了执照,注册资金280万元,计划引进先进科技手段,增进家庭农场种植、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并以家庭农场为示范点牵头带动周边群众参与,提供信息服务,分享先进技术,带动周边乡镇种植、养殖业的发展,实现环保与经济效益双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