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不注意,就会与错落分布在怀来县瑞云观乡坊口村的静西谷民宿擦肩而过。静西谷以修旧如旧、保持原味的理念打造民宿旅游,让民宿与附近周围民居融为一体,与附近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与附近周围村民融为一体,营造出一个安静、美满、舒适的绝佳所在。 隐在大山深处,沟谷之间,被核桃树、杏扁树和海棠树所包围,又因人口少,居住分散,怀来县瑞云观乡坊口村显得越发安静。 ![]() 坊口村座落于瑞云观乡政府东南7公里处,与北京昌平区、门头沟区接壤,距北京约80公里,历史上是长城边关要冲。村子附近周围有牛金山、老虎山、东鸡冠山、西桃山等大山环抱,还有东沟大泉、西沟两条河道。这里山地气候显然,冬天严寒,七月份比北京市区低4.5度,夏天多东南风,气候凉快宜人。 七月二十日下午,82岁的宋志秀老人正在院门口剥杏扁。该村人少地更少,杏扁是村民的重要经济作物。“今年杏树受冻灾影响,产量大减。”宋志秀说。 村里村外,比比皆是核桃树,核桃也是当地的重要特产,但产量低,卖核桃的收入有限。 拐过村委会,是两条街巷的交汇处,几棵大树底下围坐着几个老人,他们间或低声交谈几句,更多的时候就是静静地坐着,任凭日影渐渐偏西。 “这里有三大特点:一、安静。二、海拔1000米左右,空气质量好。三、民风淳朴。村民的习惯是离开家的时候,就拿锁头在门上一搭,不必锁,只是告诉过路的人,家里没人。据说从没丢过东西。”瑞云观乡宣传委员高慧罗推荐道。 一本诗集、一碗粗茶淡饭,是逃离繁华都市生活的最好挑选,而静静的坊口村恰恰是最好的目的地之一。 “位置在北京西,又非常安静,于是取名静西谷。”静西谷民宿旅游公司负责人任天明说道。 静西谷民宿旅游现有6个院落,错落有致地散布在山谷中,建筑外边尽量简约,内部 采纳精装修,奢华与朴素混搭,舒适和自然结合,既有山村民居之古朴,又不失现代食宿之便利。 “我们一直有一种情怀,期望能全部按照自我的设计理念来打造一个项目,静西谷就是这样的项目。选址工作连续了一年,先后在北京延庆及怀来多个村落进行考察。在朋友的推荐下,考察组来到坊口村,当时正逢大雪,银装素裹,漂亮壮观,最后确定这里为试点。”任天明说。 日前,从农民手中购置的闲置院落17处,陆续改导致4个公用建筑以及6处具备迎接招待能力的民宿。每个院落能迎接招待6到8人,并具备迎接招待40到50人会议的能力。 民宿比较分散,隐蔽于村民院落之间,更贴近自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治理上相对费事。每个院子都不一样,建筑自然美满。修旧如旧,木质结构尽可能保存。今年四月开始试营业,包括贴近管家制,迎接招待保洁厨师服务。 短期休闲避暑的顾客,大部分来自北京,基本硬件设施能满足平常所需,同时起到独特的地域特色。一个120多平米、建筑面积七八十平米的小院,不算设计费用,改造费用大概为40多万元。 每个院落都根据地理环境位置自主设计,功效齐全,造型古朴,空间利用协调合理。座落于村角的卧云居,一米多高的院墙,让院内外融为一体,卧室厨房餐厅,院外一高一低两个歇息平台,能够纳凉也能够搭帐篷。多种花草见缝插针般地布满庭院,即使平台的扶梯和屋檐间也生出十几株草花,开得正艳。 一条蜿蜒的石径直通密林深处,座落于小坡上的空中院落更显幽静。院内核桃树遮住了烈日,天井里是毛茸茸的草坪。椽檩、窗格基本都是原来的,只是进行了技术处理,木纹更加清楚,墙面用的是泥墙,透气舒服,砖瓦都是旧砖瓦,从外面看和村里的其他民居毫无分别。 2016年开始进村签约,2017年进入大幅改造阶段,日前静西谷的建设告一段落。怀来县一位领导考察时说:“这里是怀来县最早的真正的民宿。” 现在坊口村在村村民大约一百来人,大部分在60岁以上,年轻人基本都出去打工、上学了。 任天明说,现在有许多空巢村,产业颓废,人口流失,若干年后也许就不存在了。打造民宿旅游的同时,他们也在踊跃整合当地的特色产业,期望在种植、养殖、文化等产业上得到发展,让村子活起来。日前,农大的师生正在搞调研。 “为村民提供有利条件,调动他们的踊跃性,让外出务工的村民回来创业,给自我当经营业主,是公司未来的主推方向。”任天明推荐道。 现在有6位村民在静西谷工作。而静西谷期望能赋予村民更多的帮助,一方面帮助他们发展经济,一方面挖掘村里的传统文化。例如说村里的蹦蹦戏,现在都是一些老人在传唱,假如不进行挖掘爱护,就传承不下去了。 日前,静西谷民俗旅游公司正在和坊口村筹办专业合作社,借此带动村民一起发展。有了合作社,村里的集体经济就能步入正轨,农副业、旅游业才可以健康发展起来。 进入暑期,静西谷一屋难求。好多村民看中这一商机,也准备经营民宿。任天明认为,村民经营民宿,或者纳入静西谷统一治理下,或者自主经营,对静西谷都是一个有益的补充和增进,双方并不矛盾。期望有更多村民返乡创业,经营种植养殖或者民宿等项目,让村子活起来。 七月十九日,寂静的坊口村蓦地热闹起来,一个摩托车队开进了坊口村静西谷,他们是北京电影学院公益活动拍摄剧组。 多年来,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孙立军热衷公益活动,今年发起的公益活动主题是“走,共同去看”,即利用二十多天时间从北京一路驾摩托骑行到西藏,沿途寻觅和发觉需要帮助的老人和儿童,帮助他们圆梦。在坊口村,活动方向“偶遇”的3位村民区别赠送了300元现金和白面食用油。 孙立军说,为感谢一般劳动者,他还将一路写生,最终选出100位劳动者的写生画做一个展览,名字就叫《劳动者之歌》。 此次活动共5名骑手,当中3名教师及1名在读博士生和1名爱心人士。孙立军亲自担任骑手,他说:“5名骑手平均年龄45岁,我比较大54岁。” 近些年以来,孙立军组织了15天持续接力奔跑600公里活动,150小时穿越400公里无人区活动等,募集资金为贫困地区和需要帮助的人们解决艰难。当中去年的公益活动募集资金120万元,为5所小学建起了师生厕所,“让老师有了尊严。” “我是河北人,能为家乡做点事是我多年的愿望。”孙立军说。 日前,该次活动已募集善款7万元,目标是82万元。造访静西谷是此次活动的第一站,活动方除了探访3位村民外,还在七月二十日晚给村民放映了一场公益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