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燕赵好汉光荣传统。”这是当年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为狼牙山五壮士的纪念塔题的词。以共产党员、班长马宝玉为首的八路军5位好汉,用生命及其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狼牙山五壮士”幸存者葛振林(右)及其宋学义(左)。新华社发 马宝玉,1920年生,河北蔚县人。1937年卢沟桥事变以后,参加了八路军,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作战勇猛坚强 ,在阜西庄一战中,用一把铁锹劈死一名日军,缴获一支“三八大盖”。在夜袭管头村的战斗中,他击毙一名日军机枪手,为部队前进扫清了道路。1941年8月,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调集7万余人的兵力,对晋察冀边区所属的北岳、平西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9月25日,日伪军约3500余人围攻易县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区,企图歼灭该地区的八路军及其地方党政机关。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某部第7连奉命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及其群众转移。完成任务撤离时,留下第6班班长马宝玉,副班长、共产党员葛振林,及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等5名兵士担负后卫阻击,掩护全连转移。他们坚定沉着,利用有利地形,奋勇还击,打退日伪军多次进攻,毙伤90余人。次日,为了不让日伪军发觉连队转移方向,他们边打边撤,将日伪军引向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日伪军误认咬住了八路军主力,遂发起猛攻。5位兵士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不停保持战斗到日落。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当仁不让,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 。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就义;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 于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