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假期‘农家乐’集体练兵,元宵节前会正式启动运营。”昨天是农历羊年的第一个工作日,滨湖区马山街道古竹村的负责人按例走访村民村户,不过今年要新增一个项目——走访“农家乐”。村里有五户人家从这个春节开始准备经营“农家乐”,同时还有租赁户开了间客栈。一个村“农家乐”连开五六家,与古竹村力推民俗文化息息相关。 “我们打算把民俗活动打导致农家乐吸引人的亮点,”古竹村负责人表明,日前经营户和村里有了一系列的打算,根据不同的季节开展不同的民俗活动,“按以前的农耕文化习俗,集合现代人的休闲旅游需求开展。”例如,春天会安排相应的农活体验“上山下田”,夏秋两季则明显采摘特色,冬天则能够感受村民过年做团子、蒸年糕等等,“当然都市人爱好这里的湖光山色,我们就提供自行车让他们骑行,这里本来就是环太湖自行车赛的赛段。” “古竹今年很火爆,”滨湖区商务局人士推荐,虽然那里的农家乐还没所有正式运营,但尝鲜的人群已经大量前往,“看马灯舞的就很多”。值得对照的背景是,今年春节七天假期里,滨湖区的大景区增幅喜人,而一些“农家乐”则受高速免费通行、居民外出过节的影响,普遍增幅不大,少数还出现了负增长。 “一村连开五六家”的个体现象与“普遍低增幅”的群体现象之间,折射出当地农家乐的消费群体以本市居民为主,在“辐射力”上有所欠缺的问题。 怎么样增加竞争力?“要么‘高端范’,要么‘土掉渣’。”本土旅游业人士表明,春节期间的旅游消费通常水平较高,“过年舍得花”的心态要更普遍一些,所以浙江一些高端民宿往往一房难求;与此同时,一些民风民俗浓郁的偏远地区旅游地的农家乐,也因给游客与平常生活差异较大的旅游体验,一样也起到强烈的感召力。所以,随着“农家乐”的竞争日趋激烈,单以“土菜风味”难以傲然胜出,而向民俗掘金不失为一条可探究之路。(胡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