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乡市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法的转变,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快速。湾里区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大力扶持和发展“农家乐”产业,接连不断激发农民的自主创业热情,让他们能够坐在家里“数钱”,享受当老板的乐趣。“‘农家乐’经营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加收入的新增长点。游客主动上门‘送钱’,经营者创业热情高涨,开门笑迎四方宾客。”周伍告诉记者:“全区农家乐经营户年接待休闲观光人员50余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3000余万元,直接安置就业2200余人,成为了区域一个重要产业。”据悉,湾里区已发展“农家乐”村14个,重点打造了招贤桂林、梅岭西昌、太平南源3个市级“农家乐”示范村,以及太平泮溪村、梅岭立新村、招贤火盘村3个区级“农家乐”示范村;休闲农业企业达30家,发展餐饮型、采摘型、避暑度假型、观赏游览型、体验型、综合型等“农家乐”经营户260户,其中包括敏利来农家山庄、梅岭人家休闲农庄2个省级三星级乡村农家旅馆和市级“十佳乡村旅馆”。 “鼓舞和扶持农民开办‘农家乐’等服务业,不但提高景区品位,并且助推农民增加收入,对于深化湾里‘生态立区、旅游兴区’理念起到重要效果。”湾里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3年 “十·一”黄金周,湾里区接待游客22.46万人次,同比增长29.97%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484.2万元,同比增长31.66%。 连日来,湾里区太平镇千荷湾村的停车场都是满满当当。中午时分,火金农家饭庄内人声鼎沸,游客大快朵颐,十分热闹。“在这里开饭店好多年了,每日都有游客来吃饭,特别是节假、双休日,人是一拨又一拨,忙都忙不过来!”店老板熊火金一边招呼客人,一边兴奋地说。 在湾里区近60公里的旅游公路沿线,像熊火金这样从事“农家乐”经营的有数百家,有的特意从事餐饮经营,有的开展休闲垂钓、蔬果采摘等综合业务,不但通过自我辛勤劳动提高了生活质量,走上了发家致富之路,并且让久居城市的人们感受到秀美田园风光,享受乡村田间野趣。 为更好地增进“农家乐”健康、规范、有序发展,2010年湾里区发挥自然生态和区位优势,整合旅游资源,出台了系列举措,强力推进起到湾里特色的“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机制。全部‘农家乐’经营户都记录在册,统一授牌,挂牌经营。”湾里区农水局总工程师周伍告诉记者:“对通过审核的经营户,每户赋予千元的奖励补助,并根据经营地方的环境卫生、服务质量、饭菜口味等综合考虑,予以星级评定。”日前,该区已评出二星级“农家乐”60 家,三星“农家乐”23家,四星“农家乐”6家,五星“农家乐”1家。“农家乐”挂牌评级之后,并不是一劳永逸,而是能上也可以下。由区农业、卫生、工商、税务、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开展动态治理,组织经营户参加食品卫生、餐饮厨艺、消防安全、治理知识等培训,并开展集中整治、检查评比等,对整改不到位的一律摘牌。另外,区财政每年投入500万元,将全区村庄、集镇、主干公路、旅游景区等所有列入农村清洁工程范围,推行“户集、村收、镇运转、区处理”模式,为“农家乐”发展制造非常好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