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港区秦楼街道乔家墩子村 村民刘刚一 开始对民俗旅游发展不认识,经过两委动员做工作,常常这个效益好。干什么也得有风险呀,一个农民意识不到,作为党员得带头呀。 看到党员示范户的经营效益还不错,加之村两委还踊跃协调帮助村民贷款等详细工作。村民们开始陆续干起了民俗旅游。2006年,全村干民俗旅游的村民到达了360户,直到现在已经发展到了450户,拥有床位2万多张,一跃发展成为全国比较的民俗旅游村。 东港区秦楼街道乔家墩子村 乔峰 日照被联合国人居署评为人居奖,人居署领导来验收也听到这个消息后上乔家墩子来进行参观,对乔家墩子的接待能力,号称全国比较的民俗旅游村比较认可。 看着街头巷尾这一幅幅透着丰收欢跃的墙画,似乎是乔家墩子村民富裕而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时至冬天,村民们正利用旅游淡季忙着给自家的小宾馆进行优化改造,为来年的旅游旺季打下更好的基础。 从一开始的不愿干,到党员带头干,再到日前的争着干,历经发展变迁这,东港区秦楼街道乔家墩子村已从一个以渔业及其农业等传统产业为主的渔村,发展到如今全国有名的民俗旅游村。 今年47岁的刘照文是乔家墩子土生土长的村民,以前一直是靠打渔为生。 刘照文的妻子:以前在外面捕鱼,出去迎风抗浪的很不容易,要是收成好的话还能收入个三万两万的,要是收入不好的话,生活上都很艰难。 自从2005年家里干起了民俗旅游,这日子能够说是有了翻天覆地变化。 刘照文的妻子:去年干了两个多月,挣了十几万块钱,现在生活跟以前确实不一样,确实没法比。 在乔家墩子象刘照文家这样两个来月就能挣上十多万的可不再少数。可是让时光倒回去7年,当时村里没有人情愿干旅游。在村两委的动员下,2003年,21户党员最先干起了民俗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