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2年开始,日照渔家乐数量快速增长,从日照最开始的几十家渔家乐现在已发展到了几千家渔家乐,日照旅游市场已经饱和。渔家乐之间为了抢夺生意揽客,往往是渔家乐之间相互压低价格,游客到了渔家入住后只能吃些土豆丝、绿豆芽之类的。日照渔家乐为生存,只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压低伙食标准,然后单单靠给景区、游艇介绍游客拿一些回扣,或者是在购物上进行一些所谓“宰客”行为的赚钱手段。现在的日照渔家乐旅游业只能陷入了“游客吃不好,渔家不赚钱”的恶性循环模式。 农家乐联盟认为,每一个人做事都想做好,针对旅游季节,日照渔家乐也只有短短两三个月的旺季,每年之中也只能靠这段儿时间赚些钱。渔家不能赚钱,当然给予游客的服务自然也好不到哪去,这都可以理解。游客希望省钱,渔家需要赚钱,这本身就是相对立的。 怎么样破解渔家乐出力不讨好的生存现状及其“游客吃不好,渔家不赚钱”的怪圈,许多旅游村都在尝试。 袁青表明,两三年前,相关部门就看到了过度竞争的苗头,有的村成立了类似渔家乐协会的组织。例如乔家墩子村,假如有游客来,先要到村里报名,统一安排住宿,统一价格。但因为短缺约束力,难以执行,这一方法很快流产。 乔家墩子村的李女士认为,要解决现在渔家乐之间的恶性竞争,需要要有有效的措施。“不可以只是村里自我组织制订措施,应当政府出面,在全市制订统一的措施,并要求相关部门严格监督落实。”李女士说,恶性竞争后吃亏的还是渔家乐及其游客,渔家乐作为日照的特色旅游,要想长久发展就需要摆脱恶性竞争,转入良性发展。“假如不是恶性竞争,去除中间的环节,游客不必多花钱,我们渔家乐利润空间就会改善,而游客也能够吃好玩好。” 记者在乔家墩子村采访了解到,许多深受其苦的渔家乐经营者都指望成立统一的渔家乐协会,统一定价,但同时又普遍表明不乐观。在袁青看来,成立渔家乐统一治理组织只是一方面,渔家乐经营者自我的自律一样,甚至更为重要。“渔家乐今年的恶性竞争现象非常严重,假如任其发展,后果真不可想象。”
“早饭吃的油条及其鸡蛋,简单点也没什么。午餐本来想好好尝尝海鲜的,却彻底失望了。当天我们是10个人一桌,十菜一汤,可尽是酸辣土豆丝、绿豆芽之类的。海鲜也有,就是辣炒花蛤及其煮海虹。我们可是30元钱的标准啊。”康先生感觉自我被骗了。与康先生相似,外地游客普遍反映渔家乐团餐吃不好。 记者调查了解到,港城游客吃饭能够分为两类。一类是团餐,就是康先生所说的“十菜一汤”,假如游客感觉团餐不过瘾,就要另点“计划外”的饭菜。团餐海鲜基本上只能吃到炒蛤及其海虹。 调查 15元能包住宿及其三餐? 实际上,康先生不晓得,他所谓30元的标准,到了渔家乐就可能已经变成了20元甚至15元。李女士是秦楼街道乔家墩子村人,自2005年开始经营渔家乐。面对记者采访,她大倒苦水:“2005年时,村里只有三四十家渔家乐,现在已经到了500多家,当时接团还是70元的标准。现在0的也不超过30元,最廉价 的15元也接。这15元钱包括一夜住宿及其一日三餐,根本就不够。” “现在竞争太厉害了,你不接,其他家就接了。现在接一个40人的团,还赚不了200元钱,一个人也就赚四五元。”李女士说。乔家墩子村乔先生说,现在渔家乐的生意一年不如一年,今年特别难做,村里渔家乐的空房率挺高。“现在生意真是不好做,一方面价格压得不可以再低了,另一方面游客还嫌吃不好。” 渔家乐接一个客人只能赚三四元钱,还没有扣除自我的机会成本,那么渔家乐怎么样生存呢?记者调查了解到,在这么低利润下,一些“很规”的手段开始登场。 最经常见到的就是宰客,既然提供团餐不赚钱,那就想法再让游客点别的菜。游客假如想吃海鲜,价格就全由渔家乐说了算,吃顿海鲜花几百上千元都是常事。再者就是购物,例如绿茶等,基本上都是“三无”产品,加个包装就一斤卖几百元。还有就是为景区、游艇等推荐客人拿提成。在王家皂风景区,几乎全部的渔家乐都与游艇有合作关系,推荐一个客人能提20多元。 虽然团客利润空间已经被压扁,但散客的利润仍然较高。走在海边,大量拿着“渔家乐”牌子的经营者占据了道路,每一个从此经过的行人都成了被争取及其游说的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