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们村因发展‘渔家乐’获得政府发放的15万元奖金,并被山东省旅游局评为山东省旅游特色村。”宋合光笑着告诉记者。 冬天,来旅游的人相对少一些,宋合光也不闲着。“这些都是我们村以后发展‘渔家乐’的一些想法,平常想到什么,都记在这里。”宋合光给记者递过一本笔记本。“现在村里剧团正在加紧编排反映渔文化及其渔民生活的节目,到时又是一大亮点,肯定会吸引很多游客;我们村还计划将接待户的接待规格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满足不同游客的需要;下一步还计划在原来的基础上开发地下千米长廊,增加趣味活动……”说起这些想法,宋合光兴奋地止不住话匣子。 乳山市海阳所镇南泓南村在村支部书记宋合光的带领下,2010年开始发展“渔家乐”,截至日前已构成35家接待户、年接待游客3万人次、年旅游收入达40万元、户均可增加纯收入10000元以上,成为乳山市0“渔家乐”特色旅游村。聊起南泓南村发展“渔家乐”取得的辉煌成绩,当了13年村支书的宋合光心中百感交集。 “我们村地理位置很好,座落于乳山两个AAAA风景区银滩旅游度假区及其大乳山滨海旅游度假区之间。有一次,我走在道边上,一个外地游客下车问我,这周边村有没有档次比较高、坐着炕头、吃渔家饭的地方。我当时说,海阳所镇驻地有几家饭店做海鲜还算不错,你们能够去尝尝。客人走后,我仔细一琢磨,回答的不对呀,客人问的是在农户家吃的那种。我们村靠海、靠风景区,我可不能组织我们村村民发展‘渔家乐’呢?”聊起发展“渔家乐”的因素,51岁的宋合光说一次外地游客的询问对他启示很大。从那时,发展“渔家乐”的种子便埋进了宋合光的心里。 2010年初,宋合光向当时包村的市文化执法局的干部提出了发展“渔家乐”的想法,并得到他们及其市旅游局支持。 “刚开始,村民不理解,大家都在议论,万一赔了怎么办?我便挨个去村民家做工作,并组织村民去烟台渔家乐、日照渔家乐、蓬莱渔家乐、长岛渔家乐、荣成渔家乐等发展比较好的地方参观学习,让大家坚定发展‘渔家乐’的信心。” 在乳山市旅游局的指导下,村里成立了南泓海霞旅游服务有限公司,制订了治理、标准、客源、结算、采购、菜谱六统一标准,对渔家乐实行统一治理,确保服务质量及其治理水平。 2010年七月十八日,来自北京的12名退休老干部团成为了他们的0批客人。 刚开始经营“渔家乐”、客源少,宋合光便寻思把自我村的“渔家乐”介绍出去。“炎热夏日,宋合光及其村民们共同,拿着印有南泓南村渔家乐推荐的明白纸在银滩风景区及其大乳山景区向游人一一推介。 来的游客多了,服务人员又不够了。采购员、服务员、厨师、导游,哪里不够人手,宋合光就出现在哪里。从早上5点起床到晚上9点收拾歇息,宋合光就没有停下来的时候,村里人送了个绰号给他——转不停的陀螺。 村里“渔家乐”越来越红火,宋合光意识到要保证客源,还得抓回头客。 2011年七月份,山西的陈先生带着家人、亲戚8人来到村里,指名想要再尝尝海虹。七月份不是海虹上市的季节,这可难住了宋合光。“光电话我记得就打了三十几通,联系周围的养殖户,联系鱼贩子,最终在半海山村的养殖户那里买来几斤。”宋合光说,虽然这份海虹没赚着钱,甚至还赔钱,但是却及其陈先生一家人成了好朋友。只要来到乳山旅游,他们都会过来住几天。 内陆游客不适应吃海鲜,常常会出现拉肚子的情况,宋合光便叮嘱接待户准备好姜醋汁;接待户及其游客出现矛盾,宋合光亲自去调解、安慰游客……“渔家乐”里的大事小事,宋合光都要操心,累但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