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各地农家乐旅游都蓬勃兴起的时候,创意比拼成为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各地农家乐争奇斗艳,各出奇招来吸引客源。要想农业旅游达到成功转型还是需要创意,四川省郫县农科村,被誉为“中国农家乐发源地”。1983年这里的徐家大院的业主徐纪元由摆弄花草、绿化树木吸引了最初的游客,他们吃住在农家,这里的“农家乐”也快速红火起来成为当地农民增加收入的渠道和居民热衷的休闲方法。 1997年至2000年,以盆景园、观景楼为代表的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农科村农家乐总数达到了120家以上。这一时期,以徐家大院为主要代表的农科村农家乐单户年产值已达50万元以上,成为与苗木收入并驾齐驱的第二大产业收入。“农家乐”这一提法开始从农科村走向全国,成为其后影响中国三农和中国旅游发展的重要名词。随后,农科村也成为全国知名的AAA级风景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中国盆景之乡”、“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如今,农科村年接待游客100万余人次,全村过半数的农民总资产超过100万元,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有相当多农家乐由于没有新意,项目单一而被淘汰掉。 农家乐要想经久不衰就要由创意,上海崇明江南三民文化村按照传统,农历二月初二,农人会为春耕播种开坛祭祀,祈求龙神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文化村在这一农耕文化传统上做起了文章,推出了“二月二龙抬头”文化旅游节,他们还创造了由5000片民间传统雕花木板建构而成的、象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龙”,这条全长36米的“中华龙”以比较多木质雕花板组成得到“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称号。另外猪圈也能够变成文化主题馆,农副乐园里面果蔬都有了卡通造型,蔬菜也成为了艺术品。广州市的百万葵园更是独树一帜,利用自我特色制作了葵花鸡、松鼠乐园、“彩云飞鲜花万朵天上来”项目等等项目都非常有特色,为该乐园赢得了巨大的客流量和声望。 种种现象和启发表示,只有创意才可以使得农家乐更加让游客们“乐”开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