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田野,一如既往的“农家乐”,但却少了麻将声和“龙门阵”。居民们大步走在乡间的田野上,看的是农村田园的特色风光,听的是农业文化的来龙去脉,玩的是乡村农户的角色扮演。 “坐下来就打麻将,这不是真正的‘农家乐’。”成都新津牧歌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运营部经理李强说,当今的“农家乐”虽多,但娱乐模式单一,配套项目不完善。 “农家乐”不但要玩,还要玩出名堂。在李强眼里,新的农业观光发展模式既要有参观性,又要有互动性和娱乐性。通过到“农家乐”娱乐认知农业,了解农业,把现代农业文化传播出去,把传统农业文化传承下来。 “当今的小儿童只晓得豆浆是豆浆机里打出来的,却不晓得以前生产豆浆用的是石磨,我们现在就是要通过‘农家乐’里的文化互动,把农业文化传递给任何人。”李强说。 农耕文化体验园里有一条长长的走廊,左右两边均挂有图。左边是关于农业的小知识,右边是农业食品的安全提示。在收获季节,走廊顶部还会结出多种瓜果,两边菜地还会长出各色蔬菜。居民们走在这里,听着解说,眼界大开。 在碟形智能温室的科技农业展示区,有个奇怪的容器吸引了全部人的目光——一个硕大的鱼缸,里面反而还长着植物。经解说员小龚推荐,原来这个容器叫“鱼菜共生”。通过设备和管道的匹配,鱼与植物间构成非常好的共生关系达到动态平衡,鱼产生的排泄废弃物为植物生长提供富足的养分,植物净化汲取的水又可作为养殖水返回鱼缸,无所有环境污染与排放负担。 “这些东西我都用过!”“我们家以前有这些东西!”在参观传统农业耕作器具时,“老成都”们激动高呼,甚至倒过来考小龚。“晓不晓得那个东西是什么嘛?”一位居民指着一个木槌样的农器说。“那个是捣姜蒜用的。”小龚回答道。错!全部人异口同声:“那是弹棉花用的棉花锤!”在展示农作物的田地里,好多居民不等小龚开口,就已经开始一五一十:“这是花生,这是驱蚊草……” “实际上我们对青少年顾客更期待。”李强说,希望通过寓教于乐,给青少年提供一个认识历史农业发展、科技农业创新的平台。他还透露,日前已有学校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到园地游玩和参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