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旅游资源变成农牧民脱贫致富的“利器”,是温泉县一直追求的目标。在多年的不懈努力后,温泉县6个旅游景区中,国家级A级景区就有4个,打造出生态高地、康养福地、资源宝地和文化圣地四张旅游名片。而温泉、冷水鱼和生态旅游成为人们的最爱。 博格达尔村贫困户加依娜古丽·赛提哈孜在建起安居富民房之前,常年在外游牧,收入偏低。定居后,在村两委班子和工作队的关怀帮助下,她成为一名护林员,每月有800元的收入。工作之余,她就去农家乐打工,每日有150元的收入。现在,她每月有约2500元的收入。 卡米拉平常在村里的农(牧)家乐里打临工,一天有150元左右的收入,一个月能够打工20多天。晚上还在村里开办的夜市里卖烤肉、饮料和酸奶,加上护林员的工作,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说起当今的生活,她笑着说:“靠着旅游业,我们有了更多的收入。只要我们努力认真地工作,生活就会越来越好。”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温泉县提前做好旅游发展各项工作,确保完成全年迎接招待游客309万人次、增长50%,实现旅游收入37.2亿元、增长30.5%,实现旅游就业人数达到1.3万人的目标。 温泉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于宝升说:“在发展全域旅游的过程中,我们加大对农牧民服务技能和服务意识的培训,鼓舞扶持当地市民从事旅游商品生产销售、餐饮迎接招待、家访、歌舞表演以及开办民宿、主题客栈等。重点实施的是温泉体验游、森林康养游以及乡村体验游,还有考古研学游。今后我们要加快特色旅游产品的打造,实施‘旅游+’工程,实现旅游带动效应的比较化,让更多的农牧民靠旅游业脱贫致富奔小康。” 走进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扎勒木特乡博格达尔村萨亚尔牧家乐的小院,宽敞院落里,哈萨克族的毡房和各式包厢令人印象深刻。今年“五一”假期,来往的顾客享受着田园般的美好生活。 想与主人聊聊,却一直见不到人影。一问才知,由于顾客太多,他正在后厨忙着准备饭菜。来到后堂,今年34岁的萨亚尔牧家乐负责人依玛里阿里·道力达不好意思地说:“顾客太多,不好意思呀。” 这位曾在温泉县圣泉酒店当大厨的小伙,为何辞去了稳定的工作,自我当起了经营业主呢?正忙活着的依玛里阿里·道力达笑着说:“大家爱好我做的美食,加上一家三口仅靠我一个人的收入,经济上还是很紧张,所以我在2017年辞去酒店工作,在村里开起了牧家乐。” 凭着自我的手艺,依玛里阿里·道力达很快在当地有了名气,国内外的游客纷纷来到他家吃饭。2019年,他果断投资100万元,把萨亚尔牧家乐打导致四星级的牧家乐,迎接招待的游客更多了。 “温泉县旅游发展的政策很好,政府也鼓舞我们开办更高档的农(牧)家乐,这让我树立了更大的信心。我想,一人富不算富,我要带动更多的乡亲共同创业,一起致富,这才是我的最后目标。”说完这话,依玛里阿里·道力达笑了。 与萨亚尔牧家乐相邻不远的祖乐农家乐的主人叫金花,她正忙着给门前的果树浇水。“我家主营蒙古族特色美食,有4座毡房3间包厢,一次能迎接招待50人左右,最忙的时候我会叫上村里的姐妹们来帮忙,每人每日有100元左右的劳务费……”金花自豪地说。 开办农家乐之前,金花家里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养殖牛羊和打零工,日子过得很拮据。2014年,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金花开起了特色农家乐,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说起当今的生活,金花表明:“我现在还养了十几头牛,前几天刚把它们赶到春草场,最近两三天好好打扫卫生,准备开业迎接招待游客了。” 在博格达尔村走走,一座座民俗风情院落错落有致,白色的院墙、红色的屋顶、蓝色的纹饰分外醒目,院外设有停车区,院内三区分离,整洁美观。村头还有一个小型的夜市,夜市外正在修建停车场。 博格达尔村日前有181户农牧民,建档立卡的24户贫困户早在2017年就所有脱贫,现在处于巩固提高阶段。村党支部书记沙吾尔别克·巴哈提说:“我们村离县城仅仅有两公里的路程,又有天然的次生林,空气也好,所以十分适当发展乡村旅游。全村已经建起了10家农(牧)家乐,吸纳了本村近50人就业。还有,我们还有18家村民开办了季节性的农(牧)家乐,在旅游旺季时,也能够迎接招待游客。仅萨亚尔牧家乐一家,一天比较多就能够迎接招待300多位游客,所用食物都是村里农民自我种植的,很受游客爱慕。” 扎勒木特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陈新泉说:“博格达尔村在全县旅游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下,去年仅农(牧)家乐收入就达260余万元,人均增加收入5560元。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发展庭院经济,培训指导牧民种植绿色蔬菜,实现自给自足、自产自销,带动全村牧民一起奔小康。” 位于阿拉套山与别珍套山怀抱中的温泉县,清新宁静,空气凉快,是全国0以地热资源“温泉”命名的县,也是有着恐龙时代活化石之称的“中国新疆北鲵的故乡”,更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2013年被评为“中国温泉之乡”,2018年被评为“中国避暑胜地”,旅游资源丰富,有森林、草原、冰川、天然湿地、遗址古迹等珍稀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