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水塘所属的海口村委会书记段兴顺推荐,海口村有13个村、1100多户、4000多人,2008年开始发展农家乐。当年六月环湖路修通后,游客多了起来,“2009年火把节三天,每日都有超过5万人来海口玩。”村民的收入也随之水涨船高,2008年全村人均收入3600元,2009年增加到4700元,2010年更是达到5100元。 更重要的是,村民真正意识到“湖清”才可以“民富”。 “大家情愿来玩就是由于抚仙湖的水干净,所以我们都自觉自愿去爱护抚仙湖,”蓝汝发说,“以前乱倒的垃圾,现在收集好再统一处理。去年,村里建起截污池,污水也不乱排乱放了。” 为预防抚仙湖面山水土流失、永葆抚仙湖Ⅰ类水质,2009年玉溪开展的“绿化抚仙湖面山纪念林”,得到了沿湖村民的支持。村民退耕还林,不种苞谷、庄稼及其烤烟,改种更具市场前途的经济林果,走上了一条既爱护抚仙湖又增收致富的生态农业发展道路。 其中,热水塘就改种了1000多亩油桃、橘子及其900多亩黄金梨,每亩收入达到7000―8000元,比原来种烤烟每亩增收4000多元。 作为抚仙湖段“退田还湖”工程的一部分,今年底,热水塘还将完成3亩地的退田还湖工作,退出对抚仙湖构成威胁的所有经济社会活动,清除对湖泊水体的直接污染。 湖清了、人富了,湖里的鱼也多了。蓝汝发说,去年开渔期间,他只捕了1个月小银鱼就收入3万多元。 因水而“富”,抚仙湖边村民的日子也越来越好。 抚仙湖东岸、环湖路所经之处,有一个因数口地下温泉散布于村中及湖岸边而得名的热水塘。自2006年办起了农家乐,热水塘的村民也因水而“富”,不但钱包变鼓了,周边生态环境也变好了。 周四下午,热水塘村没有周末游人如织、汽车沿环湖路停出几公里的热闹,村里的老人三三两两地坐在温暖的太阳下吸着烟筒、聊着家常。 年均纯收入翻4倍 三辆“云A”牌照的小轿车,停在一户农家乐门前,老远就能听到一阵哈哈的笑声…… 笑声来自一群正在斗地主的昆明游客。一旁,为了迎接周末蜂拥而来的游客,主人谢玉林在不停地剥着大蒜,剥好的蒜已经装满了一个大盆。 谢阿姨是热水塘第一批吃螃蟹的人。2006年她就在自家5层小楼里办起了热水塘第二家农家乐,1层做餐厅,中间3层做客房,干净整洁的12个房间,能够住下26个人。 办农家乐的6年中,谢阿姨最显然的感受就是来抚仙湖玩的人一年比一年多了,“今年更是比所有一年都多,‘五一’到‘十一’期间,十天里面有八天都爆满。” 游客,有从玉溪来的、有从昆明来的……甚至还有从美国来的。一次,一队骑单车的美国人来到谢阿姨的农家乐,“他们比手划脚说什么,我也听不懂,只能你看我、我看你地呵呵笑。”后来读高三的女儿帮忙翻译,谢阿姨才获知他们原来是要买冰啤酒。回顾当时,她还是止不住满脸笑意。 靠着办农家乐,现在,谢阿姨年均纯收入已经达到7―8万元,比起以前种烤烟时的2万元不到,翻了4倍还多。 而在热水塘,像谢阿姨一样靠办农家乐过上好日子的村民还很多。热水塘村小组组长蓝汝发推荐,这个140多户、400多人的村子,已经有18、19户开办了农家乐,他们的年平均收入超过5万元。 日前,更多的热水塘村民改变过去种地、打渔的生活方法,开办起农家乐。环湖路边,一间间平房正被一栋栋四五层小楼所取代。 |